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家宅
- 外文名:Han's House
- 地理位置:海南省文昌市東閣鎮天倫村委會富宅村
- 所處時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
- 占地面積:165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全天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1862-5-255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結構,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華僑富商韓欽準回鄉建造韓家宅。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韓家宅竣工,韓欽準留下原配夫人看守宅院,重回南洋。
抗日戰爭時期,韓家宅遭受日寇破壞,部分房屋輕微受損。
解放戰爭時期,韓家宅被徵用為部隊醫院。
解放後,韓家宅先後又用作鄉村國小、大隊食堂、糧食倉庫等。
1970年,文昌市人民政府歸還韓家宅,交由韓欽準家後人管理。
1972年,韓家宅圍牆和部分房屋屋頂被颱風吹壞。
1973年,韓欽準四太太從泰國籌資,對韓家宅損壞的部分進行維修。
2013年6月7日晚,韓家宅內一張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置辦的黑木長沙發被盜。
建築格局
結構
韓家宅整體建築占地面積165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 坐西北朝東南,建築採用單縱軸線多進式、右側置一排橫屋布局。宅院四面有高大的院牆圍護,東南面為影壁牆,影壁牆左側為路門,為硬山頂門樓式樣。韓家宅共有四進硬山頂一明兩暗正屋,四進正屋中間有三個天井,其中二、三進天井東側建有混凝土結構西式二層納涼樓。西側為一座貫通南北的橫屋,橫屋南盡間為廳堂,依次為庫房、餐廳、廚房等,橫屋亦為硬山式屋頂,前有二步架插廊與橫屋各房間聯繫。橫屋的明間向西貫通一個側門,出西側院門,可達院內的洗衣房和澡堂,洗衣房和澡房為西式的混凝土結構建築。
特點
- 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韓家宅所有大木架和裝飾木料均選用產自東南亞上等的坤甸木,橫屋的檐柱用水泥預製,做工精良,迄今仍歷久彌新。
- 整體布局採用傳統民居模式。韓家宅的單縱軸線多進式布局為海南民居的主要傳統布局之一,也是瓊北地區鄉村民宅中常見的一種建築模式,這種模式既能使整體建築經圍牆連成一片,適應瓊北地區天氣酷熱、多颱風等自然環境,又能使縱軸線中各建築頭尾空氣相互貫通,同時還能滿足主人追求家業繼續興旺發達、平安幸福、生活和諧等美好願望。在中軸線正屋旁邊建橫屋可供客人或閒雜人員居住,體現了主客、主僕等級之分。
- 在傳統建築院落中,融入混凝土結構建築。在海南的傳統民居中,絕大多數是磚木瓦結構。韓家宅所建造的兩間納涼樓用的都是混凝土結構。此外,在正屋和橫屋的前檐立柱用的也是混凝土結構。這種做法,不但能增加房屋的穩固力度,抵抗颱風的侵襲,而且為居住於裡面的人員提供了夏天乘涼之場所。
- 裝飾內容豐富多采。韓家宅在各個建築中裝飾極為講究,不但有灰塑和木雕藝術,而且在多處牆壁上有精美五彩彩繪。此外,門樓、一進正屋和橫屋廓道地面上還用了預製的彩色混凝土地板磚鋪設。灰塑主要建在屋頂正脊和窗戶周邊,內容有夔龍、卷草、雜寶等樣式,線條簡潔明快,而檐牆上的灰塑纓絡細膩華麗。除屋脊上灰塑在“文革”中被“破四舊”毀掉之外,其他大部分仍然保存較好;木雕裝飾儘管數量不多,僅在橫屋的門頁和第四進正屋的神龕木板中存有,但也是精雕細做,圖案有花草、鳳凰和福祿壽喜等;五彩彩繪主要在房屋內外檐牆上,據韓欽準後人介紹,彩繪描繪的題材主要是韓欽準在泰國的產業園景、住所和辦公樓房的真實情景,其中一副壁畫上“元興利火鋸”五字,仍然清晰可見。
文物遺存
韓家宅的壁畫,描繪了韓家在泰國所建的“元興利火鋸廠”附近的地貌和生產情況,還有主人在泰國一處臨水的花園洋房,典型的南洋風格建築。此外,還描繪了富宅村田園風光。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主詞條:韓欽準
韓欽準,富宅村人,10多歲時就遠赴泰國謀生。在泰國打工時,因其勤勞能幹,節儉樸實,人又長得很英俊,被當地一位富商的女兒相中。韓欽準結婚後,在岳父的幫助和支持下,創辦了木材廠,因經營有方,生意越做越大,積累了大筆的財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韓欽準回到海南文昌家鄉開始建造韓家宅院,歷時兩年,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成竣工,其時,日寇已侵占廣東內陸地區,海南島危在旦夕,迫於戰亂的時局,韓欽準無奈地返回了泰國。
文物價值
韓家宅反映了海南僑鄉獨特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對研究海南早期華僑的開發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文物保護
2004年,韓家宅被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韓家宅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韓家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韓家宅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閣鎮天倫村委會富宅村。
韓家宅
開放時間
全天。
交通線路
乘坐文昌公交X189路至韓家宅站下車,即可到達韓家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