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先生幼年入塾,學業辛勤,喜詩賦,愛繪畫,二十二歲(1879)中舉。先後於如皋、甘泉、六合、金陵、昭文等縣幕任教讀十年。1889年開始官場生活,曾任河南鎮平、祥符等縣知事、鑄錢局總辦、河北礦務局總辦等職。他銳意吏治、善治民生,治事勤恪,在豫省留下清譽。
河南武陟縣,濱臨黃沁,雨河都挾帶大量泥沙。“每一潰決,沙壓平地數十里,彌望皆成石田。”韓國鈞任武陟縣知縣期間,善治民生,決心為民除此害。他研究出一種治沙妙法:“令民間翻沙試種。每距三尺,掘 一溝。後掘之沙,填入先掘之溝。由前而後,隨掘隨填,更番疊進。”這種方法,成本小,見效快,不到三個月的工夫,武陟縣境的“石田”大都得到改良。
韓國鈞辦案,既準確又勤快。曾一日判26案,一切就緒已至午夜,還要“策馬周巡三十里,翌日視事如故。”
在對外交涉方面,韓國鈞堅持原則,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辦理道清鐵路交涉時,初議地價,主持鐵路事宜的英國工程師柯銳密允其:凡購土地,每畝私給5角,合計畝數將給韓國鈞4萬元。韓國鈞迎頭痛斥:“韓某非鄙賄者,汝以賄行,淺之乎視余矣。”結果道清鐵路地價較昂,韓國鈞為國家爭得了利益。
1905年,韓國鈞辭差赴日本考察農工商諸要政90日,先後參觀了帝國大學、工業大學、農科大學等高校,還參觀了鶴枝國小和女子師範、聾啞學校等。他認為:“日之興在教育”、“民智未開,宜等教育普及”。
1908年,慈禧太后召見韓國鈞於頤和園,嘉勉道:“汝居官甚好,以後好為國家出力。”
1913年9月6日,北京政府特任韓國鈞為江蘇民政長。1922年再掌蘇政,任江蘇省省長。兩掌蘇政期間,韓國鈞積極恢復市面,醫治戰爭創傷,先貸款於柴米各鋪,繼發貸於布業及各商店,總計20餘萬元,又與教育司長商議,先恢復初高等學校。韓國鈞委託地方土紳,詳細調查,兵災損失計有1500萬元。韓力請中央,允拔款180萬元。按所查的實際情況,分別賞恤。未二月,市面漸趨恢復,人心安定。
1925年韓國鈞辭去本兼各職歸里。
退隱後的韓國鈞並未恬於頤養。他熱心衷於地方的許多新興事業。他視察了海安電燈廠、通俗教育館、泰源鹽墾公司,並資助創辦了泰縣端本女校。他從1919年開始,經歷10餘年,編訂皇皇巨著《海陵叢刻》,其主要部分均在第二次卸任後完成。他蒐集考訂,詳徵博引,精心編纂,傾注了生命最後的光華。《海安叢刻》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龐雜、涉及各方面知識的地方文史叢書,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共23種、67冊,為後人研究蘇北海陵地方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九一八”事變以後,韓國鈞一直關注著中日關係的發展和變化。“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韓國鈞極力主張抗日。當運送在滬抗戰中犧牲的空軍陳錫純烈士的靈柩途經海安時,他商請地方各界人士特設公祭,表示哀忱,並以此動員各界民眾奮起抗戰;當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派人給他送來《救國公債委員會決案》時,他立即簽字,並捐出一千元,支持抗敵。與此同時,他連連去信,敦促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魯蘇皖邊區游擊副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和稅警總團陳泰運,要求他們抗日。
1940年9月中旬,韓國鈞出面召集蘇北各界知名人士參加海安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隨後,又在曲塘召開了“蘇北抗戰和平會議”,韓國鈞、李明揚主持了會議。此後,韓國鈞為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動員各界民眾團結抗日,擴充地方武裝,做了大量工作。
1941年初,紫老攜家人,避居徐莊。1941年,紫老身陷日偽而堅貞不屈,嚴詞痛斥敵偽的威逼利誘,拒絕出任偽江蘇省省長。敵偽又以移家海安為請,妄圖以軟化政策欲污紫老清名。紫老厲聲答日:“垂死之人,不願再見海安慘狀!”敵偽無可奈何,對紫老施行武裝軟禁。紫老病焉,終於不起。易簀時,紫老告家人曰:“抗日勝利之日,移家海安,始為余開弔,違此者不孝。”
1942年1月23日紫老在憂憤中溘然辭世。
人物事跡
入仕後,因勤政廉潔,勇於任事,不久便成為晚清重臣;辛亥革命後,他順應歷史潮流,先後兩次就任江蘇省省長及其他要職,成為一名封疆大吏,頗有政聲,受人尊敬。1915年,他因不願捲入劇烈的黨爭,而憤然辭去安徽巡按使等職時,安徽士紳鄉民“焚香跪者滿途,窮民頂香者不下兩千人,至大街,香案盈市,幾乎無家不設”。
社會評價
不愛錢
20世紀初,韓國鈞擔任河北礦務局總辦,在辦理道清鐵路交涉時,英國福公司的代表柯銳密提出,如果韓國鈞同意,以他們提出的地價成交,那么,他們就以每畝5角的回扣返給韓國鈞,就此一項,韓國鈞從中可獲4萬元。韓國鈞聞言,不禁大怒,當即迎頭痛斥:“韓某非圖賄者,汝以賄行,淺之乎視余矣!”結果迫使英方按我方的地價作了交易,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由於韓國鈞勤政廉潔,加上其祖父、父親皆為樂善好施之人,曾在家鄉大災時,拆賣主屋三楹換米麥,熬粥賑濟災民,故而家中生活常顯拮据。1905年,他任河南永城知縣時,就時常入不敷出,要靠借貸才能勉強維持縣衙和家中一應開銷。民國初年,他的長子成婚造房子,也是靠了向親友借錢,才辦成的。
抗戰爆發後,其家眷的生活甚至要靠蘇北行政委員會撥公糧來維持。
不怕死
1909年,韓國鈞任吉林巡按使時,正逢滿州里發生大鼠疫。疫區里道殣相望,屍骸枕藉。醫務人員稍有不慎,也會染病身亡。韓國鈞卻不聽同僚勸阻,義無反顧地多次深入疫區,探望病人,了解疫情,與醫務人員商量制訂救治方案,迅速控制了疫情,解除了患病百姓的痛苦。百姓都視他為救命菩薩。
抗戰爆發後,韓國鈞堅決擁護中共的抗日主張,主動與新四軍領導人交朋友。1940年,陳毅率部移師海安時,韓國鈞盛情邀請陳毅和張茜住進家中,與陳毅把酒論文,縱論天下大事。其間,劉少奇、陳毅、粟裕等新四軍將領曾會集於韓公館共商抗日大計。
韓國鈞的抗日言行,遭到日偽嫉恨。1941年,南京汪偽政權派人到韓國鈞避居的城郊徐莊,威逼他出山擔任偽江蘇省省長,遭到韓國鈞的嚴詞拒絕。日偽除了以死相逼外,還利誘他說,你只要答應出任省長,你一家人就可以移居海安縣城。韓國鈞冷笑一聲,怒聲回道:“垂死之人,不願再見海安慘狀!”敵偽無奈,只得將他軟禁起來。不久,韓國鈞積鬱成疾,終於不起。易簀時,他鄭重囑咐家人:“抗日勝利之日,移家海安,始為余開弔,違此者不孝。”
1942年1月23日,韓國鈞在憂憤中逝世後。治喪期間,各方都派出代表,共同料理他的喪事。真是備極哀榮,實為罕見。
相關作品
輯有《東三省交涉要覽》,著有《永憶錄》及留下一些字畫。
復郭介梅先生之書信
韓省長復著者書
介梅先生鑒:前復一函,計已達到。《法戒錄》詳閱兩遍,事理均好,令人不入歧路,實為救世要藥,彌深佩慰!承囑跋語,茲已脫稿,草草奉上。鈞年衰事冗,遲復鑒原,附致像片,即希存之。於此,並頌日安!
韓國鈞頓首十一月三十日
摘自《法戒錄》(國光印書局,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初版三千部)
贈韓紫石師
師印國鈞,字紫石,泰縣人。歷任奉天、安徽交涉使,江蘇省長,導淮工程總辦等職,治行第一。余曾奉命振災,愧無良好成績。
於今何幸謁良師,識得荊州悔已遲。從政績多昭皖魯,救災名實重慈悲。
拯民素抱丹心旨,愛我常將青眼垂。鹽墾倡開興大業,導淮入海險為夷。摘自
郭介梅先生《省餘存稿》(國光印書局,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再版)
《朋僚函札》
韓國鈞履官、鄉居期間與當時社會名流賢達、同僚友好往來信函很多,此間,他將這些信函精心整理成冊,編成
《朋僚函札》,收有
康有為、
梁啓超、
黃炎培、
馮國璋、
陶行知、
史量才、
張謇、
高二適、
呂鳳子等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名人信函3000餘件,其中不乏很高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和書法欣賞價值的珍品。
《吳王張士誠載記》
韓國鈞是《吳王張士誠載記》的鑑定者。這部書於1932年3月初版,共5卷,序文為韓國鈞所撰寫。這部書正編按年紀事,記述了張士誠起義14年間發生的主要事件;附編為附傳、附考、附志、附錄,記述了與張士誠起義有關的人物、逸事、遺聞、典制沿革、詩文等。韓國鈞“尤睠睠於吳張遺事,博訪周諮,復手自摘錄,蒐集散材得數十種,爰屬偉成益加採獲,匯為成書,用彰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