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
- 外文名:英文:Korea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
- 合作機構:JAXA等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認為,由於返回地球時受到了衝擊,所以李素妍的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李素妍乘坐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偏離預定著陸地點420公里著陸,重力加速度達到10G。專家判斷說,“聯盟”號宇宙飛船通常的安全重力加速度最高達7G,達到...
近1小時後,“阿里郎3”號進入朝鮮半島上空,與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地面站完成信息接收。“阿里郎3”號每天將以98分鐘為周期繞地球飛行14圈,拍攝地球影像。當地時間每天凌晨1點30分和下午1點30分,“阿里郎3”號將以每秒7.4公里的速度...
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總部設於具有“韓國科學之城"之稱的 [2] ——韓國大田廣域市大德科學園區,其周邊集中分布著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韓國航空宇宙研究所(KARI)、韓國核能研究所(KAERI)等241個韓國研究...
亞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伊朗國家空間資訊技術署、以色列空間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印尼太空研究所、馬來西亞國家太空總署、NSPO(台灣)、巴基斯坦空間和高層大氣研究委員會。歐洲:...
韓科技部表示,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確認,“Danuri”號機體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後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帆板開始發電,內置計算機等設備之間的通信暢通,各設備的溫度也保持在標準範圍...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日前完成了有關阿里郎5號衛星的所有試驗工作,將運往俄羅斯進行發射。“阿里郎五號”是韓國1992年8月11日發射首顆衛星成為擁有衛星的國家之後,將要發射的第14顆衛星。而該衛星的高解析度也將為韓國軍方提供一個很好的...
在“阿里郎2號”之前的“阿里郎1號”衛星是由韓國和外國合作開發的,而“阿里郎2號”則幾乎都是韓國自己的技術,是由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為主進行開發的,國產化比率超過了70%。 “阿里郎2號”最大的特點是裝載了1米級高解析度攝像機...
2004年7月,韓國啟動了阿里郎3號光學成像衛星項目。該衛星共投資2826億韓元,由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和國內企業共同研發而成,採用阿斯特里姆德國公司研製的相機,於2012年5月18日由日本H-2A運載火箭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2021年10月21日,韓國國產運載火箭KSLV-Ⅱ首飛入軌失敗。計畫內容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計畫從2010年至2019年,推進將1.5噸級工作衛星送入600~800公里太空圓型軌道——太陽同步軌道的韓國型運載火箭的開發及發射事業。事業總預算為1.5449...
“Rover”是現代汽車集團聯手科研機構開發探月機器人。發展歷史 2022年7月,現代汽車集團與韓國天文研究院、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韓國建設技術研究院、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韓國原子能研究院、韓國汽車研究院共六家科研機構簽署了開發探月專用...
2022年6月20日,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宣布,韓國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於當天早上重新運往發射架。據悉,具體發射時間很可能定在21日16時。2022年6月21日,韓國將再次發射自研火箭“世界”號,此前已兩度推遲。
阿里郎一號是韓國和外國共同開發的衛星,但是阿里郎二號在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科研人員的主導下,將國產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從而確保了韓國獨自製造人造衛星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還開發了一米級高解析度相機。而在人造衛星的多...
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位於首都首爾以南480公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說,“羅老”號抵達預定高度,釋放觀測衛星。航空宇宙研究院確認:“火箭發射本身獲得成功。”韓聯社報導,“羅老”號發射後的9分鐘內,經歷整流罩分離、一級...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表示,首次通信是判斷發射成功的第一道關口,如果衛星成功實現首次通信並在升空1小時後展開太陽電池板,可確認其正常運行。“千里眼2B”號衛星主要用於收集東亞地區霧霾以及赤潮等環境海洋數據,2021年開始將陸續向地面傳...
韓國多用途直升機研發項目作為一項國家項目,在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的6年間耗資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億元),由防衛事業廳和知識經濟部聯合推進,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國防科學研究所、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等三家主管部門和147家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