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甸

(1888-1960),字龍郊,號雲龍。遼寧省遼陽縣人。1903年考人遼陽簡易師範學校讀書。1907年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堂,因族人資助不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光甸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60年
  • 出生地:遼寧省遼陽縣
  • :龍郊
  • :雲龍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教書之餘,苦練書法,為其成為書法家奠定了基礎。為生計所迫,1919年到奉天第四師範學校任教。1920年經友人推薦,轉入奉天公濟平市錢號任文牘主任。1924年舉家北遷來到哈爾濱市。先後在廣益中學(即哈市第一中學)、東省特別區女子第一中學、王道書院、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任語文教師。書法是他的業餘愛好,由於堅持多年、轉益多師,從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30年代至50年代哈爾濱市最有名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楷書和大草書更是非同凡響。三四十年代位於哈爾濱繁華街道 的商家,大都以能求到韓 光甸書寫的牌 匾為榮。1948年應劉成棟市長之請,為"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題字更成為一時美談。當時他因病臥床,市長的關懷和盛情使他非常感動。立即下床俯案書寫。十六個大字寫得端莊凝重,神氣滿足,在場的人都拍手稱讚,它代表著他楷書造詣的最高水平。之後,創辦"私立文光補習學校"從事社會教育。1956年7月,政協哈爾濱市委員會第一屆二次會議增補為委員。1960年10月1日病逝。

人物生平

韓光甸,生於奉天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城內東街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祖父韓天垣是清朝進士,父輩多以教書為業。韓光甸自幼聰明好學,6歲進私塾,在伯父、叔父影響教育下,韓光甸讀了四書、五經,同時開始寫楷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同宗族人的資助下,考入遼陽簡易師範學校讀書。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韓光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堂。在劉師培等著名學者的教導下,文史之學頗有造詣,於《易經》、文字訓詁尤為見長。後因族人資助不繼,於次年輟學回遼陽,在遼陽縣西路模範國小校教書。教書之餘,苦練書法,由楷書到行草,特別是草書下了苦功夫。此時,韓光甸以擅長詩詞書法名重遼陽縣城,被譽為“遼陽才子”。他教書10年,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學生,而自已的生活卻十分困窘。因生活所迫,於1919年到奉天(今瀋陽市)第四師範學校教書。1920年,又經友人推薦,轉入奉天公濟平市錢號(後改稱東三省官銀號)任文牘主任。但因其為人耿直,不善逢迎,到任不久即被解職。為了謀求生計,1924年舉家北遷來哈爾濱市,先後在廣益中學(即現哈爾濱市第一中學)、東省特別區女子第一中學、王道書院、中東鐵路第三中學任語文教師。
韓光甸教學認真,講授中國古典文學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在他的影響和啟發下,有的學生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如著名女作家蕭紅,就是韓光甸的學生。授課之餘,韓光甸除了練書法,還孜孜不倦地進行文史學研究,曾撰有《古文釋義》、《史叢探真》等專著,文稿因戰亂、遷徙而佚失。
書法是韓光甸的業餘愛好,由於堅持多年,取法名家,從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30年代至50年代哈爾濱市有名的書法家,所作楷書和大草尤佳。
韓光甸的楷書,從臨摹顏體起步,後又旁涉歐體、柳體、魏碑,融會貫通,形成了個人的楷書風格。三四十年代位於哈爾濱繁華街道的商家,大都以能求到韓光甸書寫的牌匾為榮。哈爾濱解放後,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籌建“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由哈爾濱市第一任市長劉成棟主持修建工作。竣工後,劉成棟知韓光甸因病臥床,即派人專程到韓家問候並請其題寫塔名。韓光甸對此非常感動,立即下床俯案書寫。16個大字寫得端莊凝重,為紀念塔增添了莊嚴氣氛。它代表著韓光甸書法造詣的最高水平,至今為哈爾濱市市民及書法界所崇仰。
在諸書體中,韓光甸最擅長草書。所學草書由王羲之的《十七帖》入手,融合孫過庭《書譜》、張旭、懷素狂草筆意,多年追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早在其30歲前後,應縣人之請,曾自撰自書草書楹聯:“盱古衡今,我羨處士成龍,入道仙人化鶴;憑高矚遠,南望千華聳翠,東來一水托蘭。”刻在遼陽縣某亭柱楹上。隨後,當地登門求書者不絕,“遼陽才子”之稱不脛而走。30年代,東北地區舉行書法大展,韓光甸的作品被評為上品,獲“東北大草第二”之謄。其晚年所作草書更臻成熟,有近10米長的《四十二章經》草書橫卷傳世。
韓光甸平易近人,有求必應。不管求字者的身份高低,凡登門相求者,均一一滿足。還常應書法愛好者之請,揮毫作書,傳授技法,使學習者受益匪淺。
1942年冬天,韓光甸從第一中學步行回家時,不慎跌倒將腿摔傷。經名醫診斷為股骨折斷,已無法續接,遂退職回家。解放後,經劉成棟市長親自批准,在政府的支持和友人、學生的幫助下,開辦了“私立文光補習學校”,從事社會教育。 1956年7月,政治協商會議哈爾濱市委員會第一屆二次會議增補韓光甸為市政協委員。其後雖然腿腳不便,韓光甸還是儘可能地參加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做了一些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工作。他的《自述》詩“底事不服老?豪情轉倍加。只緣看後輩,幸福正無涯。”述出了他晚年的心境。1960年10月1日因腦溢血病逝,終年7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