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兵團

韓信兵團

韓信兵團是指以韓信為將帥的漢軍,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是“背水之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信兵團
  • 戰役:背水之戰、十面埋伏
  • 時代:秦朝末期
  • 含義韓信為將帥的漢軍
統軍人物,著名戰役,背水之戰,韓信勝出的原因,歷史評價,

統軍人物

韓信(?-B.C.196年),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天才。一個來自淮陰地區(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縣南)的流浪漢,正是這樣一步步邁向秦末漢初的政治舞台的。
自幼喪父(據高宏亮《韓信》),家境貧窮的韓信,沒有好的名聲,得不到鄉里人的推薦作個小官吏,也不懂得通過做買賣來謀生餬口,經常依靠別人過日,許多人都很討厭他。但是韓信志氣非凡,對未來有著自己的夢想。他母親死後,貧困潦倒的韓信無法為母親舉行喪禮,便到處奔走尋覓安葬地點。終於,他找到一個高敞廣闊足以安置上萬戶人家的地方把母親安葬了。他希望能藉此光大韓氏家族。一百多年後,太史公尋訪該地,發現韓信母親的墓地的確如此——高敞而廣闊,便在《淮陰侯列傳》中寫道:“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空乏其身。

著名戰役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軍事典故均出於他處。

背水之戰

B.C.204年初(當時仍沿用“以十月為一年之始”的秦歷),漢軍韓信兵團以三萬人的兵力向東襲擊盤據今河北中部和北部的趙國趙王歇勢力,積極實施他對楚軍的“迂迴戰略”消滅趙國
背水之戰——準確地說應該叫“井陘口之戰”或者“綿蔓水之戰”,據陳餘之口,漢軍數目其實並沒有三萬人。

韓信勝出的原因

第一,其實是最重要的,韓信自己在向眾將領解說勝利原因時並沒有道破:趙軍輕敵。趙軍如果謹慎作戰,背水之戰是不可能成功的。放眼世界,靠水而戰的羅馬人就像任人宰割的羊只一樣,迦太基的騎兵肆意衝殺,漢尼拔的偉大功績就是這樣建立的。韓信反其道而行之,自為背水之軍,按照他自己的陳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史記·淮陰侯列傳》)來看,趙軍沒有乘夜色襲擊公開列陣綿蔓水邊的漢軍,陳餘的確輕敵太甚!但是,這些情報是怎樣獲取的呢?我們不得不對韓信的軍事才能深深地佩服:他的情報工作開展得比同一時代的任何一個軍事統帥都要順利而卓有成效。
第二,還不是韓信所說的,他依然沒有指出這場戰爭勝出的第二個重要的原因:二千輕騎兵的侍機伏擊。動搖趙軍軍心的固然有漢軍的頑強奮鬥,但是最後促成他們大亂奔逃的是大本營的淪陷。這個部署是漢軍得以全面勝出的決定性的因素。僅僅依樣畫葫蘆的“背水之戰”是注定要失敗的啊!四百多年之後,蜀漢大將馬謖也拋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理論,然而,曹魏統帥司馬懿卻不是等閒之輩,街亭之失不在於韓信背水之戰理論的失敗,而在於馬謖沒有看到韓信的這兩條錦囊妙計。
第三,終於是韓信的“置烏合之眾於死地而各自奮戰”的理論了,這說明韓信對自己的軍情甚為熟悉,一支沒有得到嚴格訓練的剛剛募集的部隊,在韓信之手卻成為制勝兵團,可見韓信將兵,不僅多多益善,而且每將必勝!

歷史評價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背水之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孫子兵法》中有關“死地則戰”的論述更是韓信這場“背水之戰”的高度概括。
背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著名戰例,但卻沒有得到後世人充分的注意,力量對比超過官渡之戰的曹操、袁紹;危險指數可以和鄧艾的“陰平戰術”較量。它的成功改變了楚漢戰爭的基本格局——西方,劉邦勢力;東方,項羽勢力;北方,韓信兵團——三足鼎立的形勢赫然在目!南方的英布勢力及中原地帶的彭越勢力雖然不足以成為氣候,但是也不斷擾亂項羽的後方,令西楚霸王多邊作戰,疲於奔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