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洪(武漢紡織大學校內一級副教授)

韓世洪(武漢紡織大學校內一級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世洪,男,1956年3月生,畢業於東華大學,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世洪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6年3月
  • 職業:副教授
  • 畢業院校:東華大學
個人簡介,校內榮譽,主要著作,科研成果,代表性論文,媒體報導,

個人簡介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編專著一部;主講紡織專業平台課多年;在紡織漿紗技術與紡織漿料研製套用、牛仔布生產技術、紡織品貿易方面有較深研究。專業方向:織造學、紡織漿料化學與物理紡織品外貿。
韓世洪副教授韓世洪副教授

校內榮譽

1.被評為武漢紡織大學2009年度“三育人”先進個人。
2.被評定推薦為武漢紡織大學校內一級副教授。

主要著作

1.參與編輯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牛仔布和牛仔服裝實用手冊》。
2.韓世洪、武繼松主編的《織造學實驗指導書》。
3.韓世洪、武繼松主編的《織造學習題集》。

科研成果

1.曾獲得原紡織工業部(現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2.主持的“電離輻射改性澱粉的生產工藝研究及產品套用”項目獲得2003年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3.純天然纖維單嚮導汗紡織面料加工技術及其先進測試技術獲得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代表性論文

1.《接枝改性PVA在紡織上漿中的套用》。
2.《多元聚丙烯酸漿料的合成及工藝參數研究》。
3.《彩棉與白棉混紡紗線漿紗工藝研究》。
4.《紡織漿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5.《特細號紗上漿要求淺析》。

媒體報導

1.2008年11月24日科技日報以《技術創新 力助行業發展》為標題,報導了韓世洪副教授的研究成果“適於特細號純棉經紗上漿的聚丙烯酸類漿料”。
10月28日,2008年度“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武漢科技學院7項成果喜獲殊榮,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為本年度獲獎最多的單位之一。
近年來,該校黨委書記尚鋼提出“在改革中講穩定,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抓質量,在質量中顯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發展思路,學校圍繞國家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綱要,堅持高水平特色發展戰略,在新型綠色紡織材料研究、功能紡織品開發、紡織綠色加工技術、紡織品檢測儀器及技術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和突出的學科優勢,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的中堅力量。
依託優勢學科,匯聚特色人才
近年來,學校提出“深挖傳統學科井,打造樹狀學科群”的特色學科建設方略,在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條件的創造上,對紡織學科都採取優先原則,使該學科的優勢更加凸顯。
2007年10月,武漢科技學院“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準立項建設。
競爭、交流的機制猶如源頭活水,使實驗室的科研活動在開闊的視野中、開放的平台上呈現勃勃生機。正因為如此,2008年6月,武漢科技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被評為湖北省優勢學科;10月又被確認為國家特色專業。
瞄準學科前沿,開展特色研究
以特色求發展是現代大學建設的基本策略,也是武漢科技學院紡織學科建設的基本方向。
我國紡織服裝業在生產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以及生產質量上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該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清醒地認識到,必須進行創新性、前沿性的高技術紡織品和先進紡織技術研究,才能使中國紡織業迎頭趕上國際水平。
徐衛林教授在“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細粉體化及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順利通過評審,被授予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他首次研製出了可在常溫下加工有機高分子材料超細粉體的設備及工藝,成功研製了平均粒徑在1微米左右且保持了原材料性能特點的羊毛、蠶絲、羽絨及珍珠等超細粉體。
由教育部聘任的實驗室主任朱平,是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武漢科技學院紡織與材料學院院長。他首創了從海藻類植物中提取海藻酸鈉,再通過紡絲製造成對人體具有很好親和力的純海藻纖維或複合纖維的工藝技術,用這種海藻纖維織物包紮傷口,傷口癒合時間只是用其他纖維織物包紮的一半。該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於偉東負責並參加了多項軍工項目如航天服的部分研究工作,還主持修訂了國家標準兩項,獲得國家專利7項,在“羊毛細化加工技術”、“電漿改性裝置與方法”以及“纖維異形度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出成果。
緊盯社會發展,特色服務行業
武漢科技學院與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其大量特色科研成果的推廣套用也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紡織製造業的發展。
易長海教授研究開發的“再生塑膠基劍麻增強複合建築模板”,採用回收的廢舊PVC塑膠作為基材,以乾態劍麻葉片、部分天然植物短纖維和劍麻織物作為增強材料製造再生塑膠基劍麻增強複合建築模板,屬世界首創,並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鄧中民教授研發的紡織品智慧型打版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入選“十一五”紡織行業推廣技術項目(第一批)目錄。該系統在多家企業推廣套用共實現新增產值近2億元,並被列為武漢市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
韓世洪副教授的研究成果“適於特細號純棉經紗上漿的聚丙烯酸類漿料”,實現了對漿料玻璃化溫度及吸濕再黏性的有效控制,提高了織機生產效率,顯著降低了漿紗成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王曉廣副教授完成的項目“澱粉輻射的改性”,提出的“等規接枝”有助於大幅提高接枝物的性能,還徹底解決了澱粉在輻照改性過程中因單體揮發所導致的環境污染。該改性澱粉已成功在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的紡織企業中得到套用。……
該校還有一大批即將結題和在研項目,這些項目均是圍繞我國紡織行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而展開的,不久,這些成果將會為我國紡織行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2.2008年5月7日中國紡織報以《新型聚丙烯酸類漿料項目通過鑑定》為題對韓世洪副教授的科研成果進行報導。
4月25日,由韓世洪副教授主持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指導項目“適於特細號純棉經紗上漿的聚丙烯酸類漿料”,在武漢科技學院通過鑑定。鑑定會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中國工程院梅自強院士任鑑定委員會主任。
韓世洪副教授帶領課題組經過多年的刻苦攻關,研究開發了適於特細號純棉經紗上漿的聚丙烯酸類漿料。課題組採用正交實驗設計方法最佳化了不同單體的配比、反應速率及反應過程,實現了對漿料玻璃化溫度及吸濕再粘性的有效控制。同時,通過對棉紗等不同規格產品進行上漿套用實踐,在明顯降低PVA用量的情況下,提高了織機生產效率,顯著降低了漿紗成本。課題組開發的聚丙烯酸類漿料具有較好的環保性,符合我國棉紡織行業產品的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推廣套用前景。
鑑定會委員一致認為,“適於特細號純棉經紗上漿的聚丙烯酸類漿料”的研究開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建議進一步開展系列產品研究,不斷完善產品性能,更多地取代PVA,為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行業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