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覬可給事中庾敬休可兵部郎中知制誥同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韋覬可給事中庾敬休可兵部郎中知制誥同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韋覬可給事中庾敬休可兵部郎中知制誥同制
敕:職之要莫先乎駁正,文之選莫難於司言,將使朝綱有條,朕命惟允,在二者得人而已。中大夫使持節蘇州諸軍事守蘇州刺史上騎都尉韋覬,精微專直,通乎事典,可使平奏議而坐右(一作左)曹;朝散大夫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庾敬休,溫裕端明,飾以辭藻,可使書誥命而專右席。而輪轅鑿枘,各適所宜。夫惟刺史守列城,郎官應列宿,選任倚注,非不榮重,然吾左右前後,方求正人,如覬、敬休,不宜疏遠,亦猶有聲之玉,無纇之珠,不寘佩服之中,掌握之上,皆非其所也。宜自敬謹,無忝吾言。覬可行給事中,散官、勛如故;敬休可尚書兵部郎中知制誥,散官、勛如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下邽(今陝西臨渭區),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任過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自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詩人。他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期銳氣消失,稜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常樂,“獨善其身”自居。自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編輯為“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