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韋敬禮,曾用名韋亮東、王一凡,壯族,廣西省武宣縣通挽鄉伏柳村人。1926年6月,被邀請為本村僱農會秘書。同年11月,伏柳村成立農民協會,他被選為村農協會委員,負責秘書工作。
1933年至1935年在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學習。1936年12月23日,中共廣西省工委委員
黃彰來到武宣通挽,發展韋敬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春,韋敬禮受聘為通挽中心校教導主任,他以教師職業作掩護,積極開展黨的工作,發展黨員,先後建立中共通挽中心校和伏柳、橫山3個支部。同年4月上旬,經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武宣縣工作委員會,韋敬禮任縣工委組織委員。1937年9月19日,由於叛徒告密,他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次年2月獲釋。1938年4月,他受組織派到黔桂邊區工作,以國小教師身份作掩護,任中共黔桂邊區工作委員會宣傳委員。1941年黔桂邊黨組織終因暴露而被貴州反動政府“圍剿”,他從黔桂邊區撤回武宣通挽。
1942年,桂林市發生“七·九”事件,中共廣西省工委遭嚴重破壞,10月,省工委代理副書記黃彰來武宣通挽伏柳村召開黨員會議,建立中共武宣特別支部,韋敬禮任特支組織委員,並受省工委的委託,負責省工委在通挽設的交通站工作,接待和保護因“七·九”事件撤退來的過往黨員。
1944年11月3日縣城淪陷。為了發動敵後抗日,以韋敬禮代表中共一方和以縣參議長覃健代表國民黨一方,成立通挽抗日聯防會,
覃秉壽任主任。同年12月22日,一支日軍200多人從來賓邊界向通挽方向行進,企圖竄往桂平。韋敬禮率領聯防自衛隊100多人和數百民眾武裝;在通挽北堂坳伏擊日軍,打死打傷日軍多人和戰馬多匹,繳獲一批軍用物資。
1947年6月15日,中共貴縣中心縣委書記楊烈來武宣,在通挽安村召開中共武宣特支負責人會議,布置準備武裝起義,並將武宣特支改為中共武宣縣工作委員會,韋敬禮任縣工委書記。
1947年9月29日(農曆中秋節),
廖聯原、韋志龍在貴縣達開鄉舉行“
中秋起義”。10月1日,韋敬禮帶領兩個中隊共七八十人前往貴縣中里鄉配合作戰,解放中里鄉.10月1日晚,他率隊向貴縣龍山進發,3日凌晨攻占龍山鄉公所。4日凌晨,韋敬禮得知武宣縣民團副司令覃國光帶100餘人進犯桐嶺、通挽,他連夜回師通挽,圍攻駐通挽圩內之敵。10月5日凌晨,
覃國光率隊突圍向桐嶺方向逃跑。接著,韋敬禮帶隊包圍侵占伏柳之敵,激戰一個上午,殲敵一個小分隊,繳獲機槍1挺、步槍7支、手槍1支、子彈700多發。
伏柳之戰告捷,大長了游擊隊的志氣:10月5日下午,韋敬禮主持召開縣工委擴大會議,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一縱隊,他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10月8日,他和其他領導人一起,指揮400多人進軍桐嶺鄉包圍駐紮在桐嶺華昌榨房的敵人.次日拂曉,發起總攻,清晨攻占桐嶺鄉公所,敵人敗退武宣縣城,桐嶺獲解放。
1947年11月,省保全司令部副司令
莫樹傑親自帶隊來武宣“圍剿”中共游擊隊。韋敬禮等一二一縱隊領導人深知處境危急,於是布置所屬各支隊主動撤退。各支隊指戰員士氣高昂,要求堅守陣地,與敵決戰。各支隊付出重大代價和犧牲,最後化整為零,分散活動。
武宣反“圍剿”失利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工作,1948年春,重建武宣武工隊,1949年7月編為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團武宣獨立營。這期間,韋敬禮以縣工委書記身份直接領導武宣獨立營工作.1949年11月21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八支隊新編二十四團,韋敬禮任團政委。同年1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三三師三九八團解放武宣縣城後,4日成立武宣縣臨時人民政府,他任縣長。後來調任柳州專署建設科長、森工局副局長等職。韋敬禮同志長期身處逆境、無辜含冤。“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嚴重的摧殘迫害。但是,他胸懷寬廣,顧全大局,把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仍然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後來,他的問題得到了徹底平反,恢復黨籍。離休後享受廳局級待遇。1988年10月,韋敬禮在柳州病逝,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