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浩

韋思浩

1958年,韋思浩畢業於當時的浙江師院中文系,此後在東陽市萬蒼農中、浙江省醫藥學校、杭州市朝陽中學(現為夏衍中學)任教。

1999年,韋思浩從杭州夏衍中學退休,也是從那一年,韋思浩放棄了他本來輕鬆的晚年生活,開始他長達十多年的“拾荒”之旅。

2015年11月18日,韋思浩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計程車撞倒,12月13日,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思浩
  • 國籍:中國
  • 逝世日期:2015年12月13日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杭州大學中文系
  • 主要成就:拾荒助學
個人簡介,相關新聞,緬懷,

個人簡介

1958年,韋思浩畢業於當時的浙江師院中文系,此後在東陽市萬蒼農中、浙江省醫藥學校、杭州市朝陽中學(現為夏衍中學)任教。
1999年,韋思浩從杭州夏衍中學退休,也是從那一年,韋思浩放棄了他本來輕鬆的晚年生活,開始他長達十多年的“拾荒”之旅。
2015年11月18日,韋思浩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計程車撞倒,12月13日,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相關新聞

2014年11月,《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看書前”自發洗手》,曾引起很多人關注。
2014年,因給拾荒者提供閱讀空間,杭州圖書館被網友評為“最溫暖圖書館”。當時,媒體報導中,一位外貌看似拾荒者的老人因“看書前洗手”的細節感動了不少網友。這位老人名叫韋思浩,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浙江師院中文系的畢業生。
韋思浩老人退休前是中學的一級教師,退休後拿著5600多元的退休金,本可安心養老,但他卻選擇拾荒“補貼”日子。不過,他“補貼”不是自家生活,而是那些讀不起書的孩子們。
2015年11月18日晚上六點,杭州下雨,老人打著一把傘,跟往常拾荒者打扮一樣,一根竹竿挑著兩個口袋,但就在過斑馬線時,被一輛計程車撞上,當場昏迷,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
老人在重症監護室治療了二十多天,一直處於深度昏迷。12月13號,雖然經過醫院極力搶救,但老人多個器官衰竭,仍然沒能挽回生命。
在整理老人遺物時,韋思浩的三個女兒才發現老人拾荒的秘密。
“以前從不知道父親在拾荒,更沒想到他還在幫助其他人。”韋思浩二女兒韋汀坦言,“去年搬過一次家,捐資助學的票據和證書已經不全。但留下來的這些就能看出他一直在匿名捐贈。”
韋汀向記者展示這些捐贈憑據和證書:浙江省社會團體收費專用票據、浙江省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報名卡、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
“他雖拿著5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可大部分收入都用於捐資助學,捐助金額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現在的三四千元。”韋汀說,他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只滿足最低生活需求。
——2014年,“拾荒者”韋思浩看書前洗手感動了無數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樓含松評價,他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傳統讀書人都講究“愛惜字紙”,可在這個時代,這種精神似乎已慢慢褪去,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讀書人“愛書”、“惜書”的精神。
——2015年,“教育者”韋思浩“拾荒”的背後更令人落淚。“他也是一個有愛心的教育者,他心存大愛,用拾荒的方式來捐資助學,而且以匿名的方式,默默地做著他的善事。”樓含松說,“韋思浩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應就此逝去。”
我們不該忘記,有一名退休教師韋思浩,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拾荒者”,卻成了我們精神世界裡的“拾荒者”。
這是韋思浩捐資助學的證書及書信
這是韋思浩捐資助學的證書及書信這是韋思浩捐資助學的證書及書信
這是韋思浩生前手寫的“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
生前手寫的“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生前手寫的“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
杭州“愛書拾荒老人”韋思浩銅像製成

緬懷

2015年12月,“眾籌老人雕像”愛心行動應運而生。從正式對外公布到眾籌完成,前後不過1個多小時,1178位熱心人士便迅速完成了公益眾籌。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特別邀請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進行雕像的設計製作。
2018年1月23日,一場溫暖的展覽在被網友稱為“最溫暖的圖書館”的杭州圖書館開幕,“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韋思浩老人事跡展”開幕式上,完成的韋思浩老人雕像正式向公眾展出。銅像是老人的半身像,加上底座總高度為1.95米,老人身下是一疊報紙和書籍,旁邊還有不離身的竹棍和一些塑膠瓶。
韋思浩韋思浩
2016年3月杭州民間工藝師陳順興完成了紫銅雕像,希望在清明節前捐給杭州市圖書館。
韋思浩韋思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