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加寧(1938年4月5日~2003年4月13日),廣西容縣人,出生於廣西南寧市,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醫生、博士生導師。2003年他被人事部,衛生部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韋加寧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8年4月5日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人物評價,個人作品,人物事跡,主要榮譽,
個人經歷
1961年,畢業於武漢同濟醫科大學。1986年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1990年任北京醫科大學教授。
1972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進行同體斷足移植術,1977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
1975年,“同體拇指移植”為我國首創,獲1979年北京科技成果獎。
1978年,“周圍神經損傷的束間神經移植”獲1979年北京科技成果獎。
1978~2000年,與同事合作獲國家、衛生部、北京市局級獎共8項。
1978年,被命名為北京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
1983年,韋加寧到美國密執安州大學醫學院和肯塔基州路易斯威爾手外科中心進修,師從前國際手外科聯盟主席斯旺森教授。
1989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連續多年榮獲市、局、院先進工作者及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人物評價
他把病人當親人
他把醫術當藝術
他視工作為生命
他就是一種精神
韋加寧:終年66歲。 我國著名的手外科專家。北京市積水潭醫院原手外科主任。2003年他被人事部,衛生部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生”。
個人作品
手部支具的臨床研究 發表論文32篇,參編論著23部。著有《手外科手術圖譜》。
人物事跡
他始終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滿腔熱情地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以高尚的情操,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醫德醫風,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在平方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以實際行動忠實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生命的每時每刻譜寫著救死扶傷的感人篇章,贏得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愛戴和尊敬。他視患者如親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總是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每次手術,他都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設計最佳治療方案,能夠一次手術完成手部功能重建的手術,絕不讓患者接受第二次手術的痛苦,能夠不住院治療的患者儘量在門診治療、解決,儘可能為患者節省開支,減輕患者負擔。他經常對就診患者講:“下次複診你就掛1元錢的號,我給你看。”;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他講到,你不用交點名費,我也一定給你做好手術。對於有經濟困難的患者,他不但為他們治病,他不但為他們治病,還主動拿出自己的錢,幫助安排食宿、買生活用品,幫助買回程的車票。他常年堅持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早查房和晚查房制度。每當有急診患者,他總是隨叫隨到,即使在休息日,只要有急診患者,他都會放下手中有權的一切,趕到手術室積極搶救。他經常教育身邊年輕醫生:“治病救人就是我們醫生的天職,只要是患者的事,診斷治療有困難的事,不管什麼時間,即使是深夜,也一定要叫我,千萬不要有顧慮。”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來沒有推諉搪塞過患者,也從來沒有讓患者失望過。
他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他率先研究手外科患者康復問題,用自製的支具套用於手外科術後的患者,使患者康復後得到最佳的功能恢復。他刻苦鑽研,苦練基本功,在顯微外科手術技術上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幾十年來,他共完成手術5萬餘例,為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鼓起他們重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是世界上第一例同體斷足移植手術成功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我國第一例同體拇指移植手術成功的實施者,他的研究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勵。他對同志真誠熱情,對青年醫生言傳身教,對學生毫無保留。當他得知自己被確診為癌症晚期,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多後,心中惦記著的仍是患者和工作。目前他正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進行鬥爭,並用生命最後的精力,爭分奪秒抓緊編輯繪製《手外科手術圖譜》,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這本圖譜,把它獻給自己一生追求和熱愛的手外科事業。
韋加寧同志一身正氣,廉潔行醫,從不收取紅包,當患者送紅包時,他總是耐心地說服病人把錢用在治病上。在病房,如果同事們看到韋加寧同志在前邊跑,患者在後面追的場面,那肯定是他在“躲避”患者的紅包。他對送紅包的患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硬給我錢,我就不給你做手術了。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回絕了患者對他表示的一次又一次的謝意。
主要榮譽
2003年3月27日 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2003年4月8日 北京市政府, 人民好醫生榮譽稱號
2003年5月1日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