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內絲白粉菌

韃靼內絲白粉菌,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存留,展生,灰白色氈狀;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頂端尖錐形,基部平截,表面很粗糙,有疣狀或長條狀突起.2009年9月,伊朗Khorasan南部Birjand地區洋蔥(Allium cepaL.)營養生長階段後期,植株葉片出現了嚴重的白粉病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韃靼內絲白粉菌
  • 外文名:Leveillula taurica
  •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基本信息,采 集 地,體態特徵,討論,侵染洋蔥,

基本信息

編 號 :1139 、6996
韃靼內絲白粉菌韃靼內絲白粉菌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Pezizales
中文目名: 盤菌目
拉丁科名 :Pezizaceae
中文科名 :盤菌科
拉 丁 名 :Leveillula taurica
中 文 名 :韃靼內絲白粉菌
定 名 人: (L[']ev.) Arn.
參考文獻: 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190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Ann. Epiph. 7:92.1921; Tai, Bull. Torrey Bot. Club 73:110.1946;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190.1979; Zhao, Flora of Erysiphaceae from Xinjiang. p.127. 1979.

采 集 地

Capsicum annuum L. (辣椒):台灣 ( 653 ).廣西 ( 4 ).四川 ( 262 ).雲南 ( 190;191;339;).
Kochia sp. (地膚屬):新疆 ( 43 ).
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 (番茄):雲南 ( 272 ).
Peganum harmala L. (駱駝蓬):新疆 ( 43 ).
Peganum nigellastrum Bunge (駱駝蒿):新疆 ( 43 ).
Reinwardtia trigyna (Roxb.) Planch. (石海椒):雲南 ( 341 ).
Saussurea sp. (風毛菊):河北 ( 43 ).
Tropaeolum majus L. (旱金蓮):雲南 ( 341 ).

體態特徵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存留,展生,灰白色氈狀;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頂端尖錐形,基部平截,表面很粗糙,有疣狀或長條狀突起,(47.5-) 57.5-70×(12.5-)15-17.5μm,次生分生孢子圓柱形、少數棍棒形,兩端平或鈍圓,表面亦很粗糙,有疣狀、塊狀或條狀突起, 50-65×12.5-17.5μm;子囊果埋於菌絲體中,稍聚生,褐色-暗褐色,近球形、扁球形,直徑(137.5-)150-212(-237.5)μm,壁細胞外層輪廓不清晰,褐色,正多角形或不規則地多角形,直徑6.25-15(-20)μm,內層色淡或無色,近圓形或橢圓形;附屬絲絲狀,易斷,有的分叉,彎曲,基部稍帶褐色,與菌絲體交織在一起,不易區別;子囊15-35個,形狀變化很大,長橢圓形、寬橢圓形、棍棒形甚至不規則形,有長柄,(42.5-)62.5-100(-125)× (25-)30-35(-47.5)μm,有油點或塊;子囊孢子2個,橢圓形、寬倒卵形。

討論

在Arnaud(1921)確定Leveillula屬時,認為它只包括1個種,即Leveillula taurica(Lev.) Arn. 以後Jaczewski(RHeBCKHH,1927),Blumer(1933)仍保留此觀點,到Golovin(TOJIOBHH,1956a)才將 Leveillula taurica(Lev.)Arn.根據其初生分生孢子的形態和寄生性等特徵,分成了41個種146個變型,Leveillula taurica(Lev.)Arn. 只寄生在蒺藜科植物上。

侵染洋蔥

2009年9月,伊朗Khorasan南部Birjand地區洋蔥(Allium cepaL.)營養生長階段後期,植株葉片出現了嚴重的白粉病症狀。新葉和老葉上都出現圓形到橢圓形的病斑,褪綠壞死斑直徑為1-2 cm。顯微鏡觀察發白的粉狀菌落:分生孢子從孔口釋放出來,單生或2到3個支生,形成二態的分生孢子。多數分生孢子披針形,有較窄的頂端(17-20×55.4-67.5-μm),少數分生孢子圓柱形到錐圓形(17.5-22.5×55-70μm)。根據菌絲、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著生形態等,將其鑑定為韃靼內絲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