韁核

韁核

韁核,從低等動物就開始存在的非常保守的腦部結構,在較脊椎動物低等的動物腦部存在左右不對稱現象。脊椎動物共有的稱為“韁核”的大腦部位,在調節晝夜節律中起到聯繫作用,也能夠基於過去的恐怖經驗對行動選擇作出指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韁核
  • 外文名:Habenula nucleus
  • 英文縮寫:Hb
  • 作用:調節晝夜節律中起到聯繫作用
1、上丘腦的解剖結構:,2、韁核的生理功能:,

1、上丘腦的解剖結構:

上丘腦位於第三腦室頂部的周圍。包括松果體、韁核及韁核的聯繫纖維。松果體形如松果,約5mm×7mm大小。位於中腦上丘或頂蓋前區的背上方。其首端通過松果體柄與背側的韁聯合和腹側的後聯合相連。松果體在人類可能具有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此外,松果體激素還可能影響產生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垂體細胞。韁核位於松果體首端、丘腦背內側的韁三角內。有內側韁核和外側韁核。在丘腦背內側緣行走的丘腦髓紋為韁核的傳入通路,其多數纖維始自邊緣系統的隔區、下丘腦和蒼白球。韁核發出韁核腳間束,終止於中腦頂蓋的腳間核,經過網狀結構的轉接,腳間核可影響下丘腦和自主神經系統的節前神經元。終止於對側韁核的丘腦髓紋纖維組成韁聯合。

2、韁核的生理功能:

晝夜節律:晝夜節律是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徵之一,它的穩定是機體正常生理功能進行的基礎。許多資料證明:外界光照可通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略)果體(PG)來調節晝夜節律,並使內源性晝夜節律和環境的24小時晝夜節律同步,提示SCN和PG在機體晝夜節律的調節中起重要作用,韁核(Hb)密切聯繫這兩個結構,並且Hb本身也有視網膜纖維投射,因此,Hb可能介導SCN—PG晝夜節律的信(略)CN和PG等結構共同組成中樞晝夜節律控制系統。
動物恐怖反應機理:當捕食者或危險突然降臨的時候,立刻逃跑或是站立不動,這種行動選擇決定著動物的生死。在這些恐怖條件下反覆進行適當選擇的動物才能夠持續生存。科學家們很早便開始了對人類社會有關恐怖和壓力應答的大腦機能和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精神疾病的研究。已知的研究成果認為,從恐怖經驗學習得來,並在其後的行動中反應出的能力,隨著進化被廣泛保存下來。
之前研究認為,對恐怖的記憶以及基於這些記憶的行為是由稱為“杏仁核”的大腦部位等各種大腦領域參與,面對恐嚇,是“站立不動”還是“逃跑”,哪個神經經路決定選擇結果迄今為止尚不得知。研究小組從稱為“韁核”的大腦神經核著手,選擇了脊椎動物中具有最單純大腦的斑馬魚為研究對象,以期解讀“韁核”與基於恐怖經驗的行動的關係。研究小組阻斷了經過基因置換的斑馬魚“韁核”外側核腦部位的活動,結果發現,斑馬魚喪失了基於恐怖經驗的逃避行為,而出現了一動不動的異常行動。研究人員認為,基於過去的恐怖經驗,當再次記憶起相同情況時,“韁核”外側核對“防禦性反應選擇”具有重要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