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韂

鞍韂

鞍與韂,皆為馬上裝置,以便於騎馬者騎行時穩固安全。《西遊記》第十一回:“那太尉見門裡有一匹海騮馬,鞍韂齊備,急請唐王上馬,太尉左右扶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韂
  • 拼音:ān chàn 
  • 五筆:鞍AFPV    韂 AFQY
  • 出處:《西遊記》
工藝及來路
鞍與韂都有特定的含義,日常用語中混同在一塊兒用,沒有了明確的語義。古代蒙古人的鞍韂同坐墊是一體的。後來,隨著鞍韂業的發展,鞍韂同坐墊分別製作。
韂子是馬鞍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防止鞍蹬子碰傷馬身兩側,同時防止馬身上的汗水毛漬弄髒騎手衣物,也是保護騎手,防止把腳全部插入蹬口出危險。古代的韂用大牲畜的皮革製作,工藝十分簡單。把皮革曬乾後再浸泡入水中,三~五天后,從水中澇出,趁濕把毛刮淨,放入硝水中浸泡七天左右。取出乘濕鞣作,也就是用浮石搓揉,用木棍搓壓,直到把皮革弄乾定型。用這種皮革,根據所需尺寸裁剪成韂子,然後塗上牲畜的骨頭油就成了。
鞍韂
到了近代,制韂的工藝得到長足的發展,有了最搶手的韂子——香牛皮韂。這是用化學原料配方泡製的皮革,據說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技術秘方。這種韂子光上油就是十二道,不同於過去只上二道骨油或豬油。這十二道油是麻油、桐油。要把皮革硝熟、搓揉、修里、煬面、壓花、鋪墊、透油等精細絕妙的泡製工藝。這樣製成的皮革,光亮平滑如同玻璃,裁製出來的韂子就美觀大方了。
工匠們裁製韂子的樣式有方韂、園韂、條韂等多種式樣。他們在沿邊縫花方面創作出很多種類的韂子。有單邊、雙邊韂,有單塄四雲、六雲韂,有雙塄四雲、六雲韂。也有三道塄四雲、六雲韂,有六雲雙塄麻花韂,還有草龍韂、五福捧壽大小花韂,漢文大小韂等。這類韂子的挖皮花雲子,壓皮塄邊、絲繩縫雲子邊等工藝都是手工操作的。採用雙針引線的縫製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