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有軌電車

鞍山有軌電車

鞍山有軌電車,是1956—2003年服役於遼寧省鞍山市的有軌電車系統,俗稱“鞍山老摩電”或“摩電”,共運營1條線路,線路最長里程達12.84千米。整條線路已停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山有軌電車
  • 外文名:Anshan Tram
  • 公交類型:有軌電車
  • 所屬地區:遼寧省鞍山市
  • 線網長度:12.84 km(1957-2001年)
  • 車站數量:21
  • 年客運量:5000 萬人次 
  • 報站語言:國語
  • 運營機構:鞍山市交通公司(1956.1.15-1956.6.1) 
    鞍鋼交運隊電車段(1956.6.1-1964.12.16) 
    鞍山市電車公司(1964-1986)  
    鞍山市公共運輸公司(1986-2003) 
  • 年運行車次:11萬輛次 
  • 運營狀態:已停運
歷史沿革,修建原因,運營期,退役後,車輛類型,運營設施,歷史運營時間,歷史票價,評價,

歷史沿革

修建原因

鞍鋼從1952年起到1954年底,分別在鞍山市的太平村和長甸鋪兩地修建了大量的職工住宅和單身宿舍。但由於兩地處於市區的南北兩端,職工到工作地點距離為5到12公里。當時,除了少數人有腳踏車之外,絕大多數的職工只能夠步行入廠。由於距離太遠,因而嚴重影響到職工的正常工作,尤其是遇到了雨雪天氣,職工上下班就更加的困難了。
鞍山有軌電車線路籌建於1955年,主要解決當時鞍鋼職工通勤難的問題。
1955年8月開工建設,同年11月竣工,工程共投資250萬元。

運營期

1956年1月15日,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通車。線路由太平站始發車,沿東建國路,經勝利路行駛至市府廣場。
1956年6月1日,有軌電車被正式移交給鞍鋼交運隊電車段。同年底,電車段擁有電車27台。
1957年末,開闢由立山廣場沿北建國路鋪設單向軌道,在勝利路的對爐山交通崗向西至和平橋,連線建國路軌道至五一路,全線共設17個站點;同年末為解決單向軌道運力不足的問題,市政府決定將勝利路一段的單向軌道拆除,移至建國路,並為雙軌線路,最南端在長甸鋪,最北端為太平村,全天運營20多個小時。
1958年,全市開始使用月票,市政單位的職工每人每月2.8元,對鞍鋼職工實行優惠價格,每人每月2元。同年,電車公司自製106—107型號有軌電車2輛。平均完好車率99%,平均工作車率98%。
1958年—1975年,鞍山先後通過從瀋陽購進和自己改制了2001型有軌電車20輛。
1959年4月,在立山橋洞處,有軌電車203號、23號與19號共三輛車發生追尾事故,電車車間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管理。
1960年,為解決早晚通勤尖峰時間職工乘車難問題,鞍山將從瀋陽購進的501型有軌電車4輛改制成一長列掛車,被人戲稱為”大列”。同年,電車公司改造201—203型號有軌電車3輛,602型號主車1輛,602型號掛車3輛。至1960年末,鞍山有軌電車達到52輛
1962年,電車公司改裝瀋陽206型號有軌電車1輛。
1964年12月31日,鞍山市電車公司成立,為進一步解決客運中早晚尖峰時間通勤職工乘車難的問題,電車公司積極採取措施,配備有軌電車掛車3輛,有效地提高了運營能力,緩解了當時有軌電車鞍鋼通勤職工早晚高峰客運緊張的局面。有軌電車成為鞍山公共運輸的主要代表。
同年,為再次解決職工乘車難的問題,電車公司自己改制了301型有軌電車6輛,並將其兩兩相連,組成三輛掛車,被人稱為“二列”。
1965年1月,有軌電車月票統一實行3元的月票價格。同年末,鞍山市擁有各類型號的有軌電車62輛。
1966至1970年,購入有軌電車25輛。其中瀋陽型22輛、204型1輛、205型1輛、207型1輛。
1968年,由於社會歷史原因,有軌電車的客運工作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完好車率下降到68.2%,工作車率下降到57.8%,是鞍山有軌電車運營以來的最低水平。
1969年9月14日,鞍山市電車公司由鞍山市城市建設局劃出,歸鞍山市公用事業局領導。
1971年,電車公司改裝208—210型號有軌電車3輛。
1971年至1974年,鞍山製作了1001型有軌電車3輛。
1974年,調入瀋陽淘汰的501—520型有軌電車20輛,當即報廢4輛電車用於仍在運營有軌電車的維修。同年,將1964年電車公司自製自改的301型有軌電車6輛全部報廢。1974年,鞍山擁有有軌電車90輛,達到了有軌電車車隊規模的最高峰。
1975年,購入瀋陽產46—50型有軌電車5輛,購入鞍山農機廠產741型21—30號有軌電車8輛;購入捷型3003—3005號有軌電車3輛、3008—3009號有軌電車2輛、3022—3069號有軌電車10輛。至1975年,鞍山擁有80輛有軌電車。
鞍山有軌電車
鞍山市博物館門前復原的有軌電車及站牌
1976至1980年,電車公司改制瀋陽501型有軌電車2輛。
1977年,電車公司在原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重新修訂《有軌電車司機操作規程》,以解決1966至1976年因忽視行車安全帶來責任事故、死亡事故頻發的問題。據統計:1966至1976年的十年間,電車公司發生行車事故324起、死亡55人,僅1976年一年內即發生39起責任事故,死亡11人。
1980年末,鞍山擁有82輛有軌電車。
1981至1985年,增加有軌電車11輛。
1982年,報廢瀋陽產2001型有軌電車5輛。
1983年,鞍山市增購7001型電車4輛,至此電車數量達到72台。同年,報廢大連產7001型有軌電車4輛、報廢瀋陽產501型有軌電車3輛。
1984年,電車公司購入大連產7000型有軌電車7輛。
1985年,全線新增加一個站點,至此全線共有21個站點,分別為:太平村、曙光街、工業街、礦機廠、立山廣場、立山站、立山橋洞、友好街、小東門、和平橋、五一路、站前、(鐵東)五道街、市立醫院、烈士山、鋼鐵學院、科技館、解放路、長大廣場、平安街、長甸鋪。
1985年末,鞍山擁有72輛有軌電車,此後不再從外地購進有軌電車。
1986年12月,鞍山市人民政府決定,撒鞍山市電車公司,鞍山市公共汽車公司,組建鞍山市公共運輸公司。
20世紀90年代,鞍山有軌電車更換車輛塗裝。
1993年,有軌電車由58輛增至61輛。
1995年後,由於社會產業結構調整等原因,鞍鋼生產等方面亦面臨諸多挑戰,許多企業關停,依靠有軌電車通勤人數逐漸減少。
2000年5月,有軌電車軌道改造工程開工,新改建軌道3377米,軌道雙線中心間距為4米,軌道為50公斤/米鋼軌。立山段線路將軌道由勞動路移至安全街,修建了立山橋洞旁的有軌電車專用線橋;和平橋段線路位置西移1至4米,站前段軌道移至建國路西側,在三孔橋出設有軌專用線橋。總計改造站前、五一路、和平橋、立山橋洞共四對雙向站台。工程總投資2200萬元,並於同年12月28日開通。此工程一定程度上保障了2001年五一路立交橋的順利開工。
2001年6月2日,因鞍山站前廣場改造,由一分為二恢復成一整塊廣場,也由於當時政府申請世界銀行貸款,準備修建從長甸到太平的輕軌,老摩電南線準備拆除。同年6月6日凌晨1時33分發出南段最後一班電車。運營線路縮短為太平村——虹橋北,原南段開行601路公車代替運行,代替車輛為“乘風牌”客車。但縮線後,日客流量驟減至5000人次。電車公司採取精簡工種等一系列措施,卻無法解決票額銳減導致連年運營虧損的問題。縮線後,7000型電車全部退出運營,其中兩輛電車回收至大連運營。
2001年末,鞍山剩餘有軌電車40輛。
2002年3月1日,運行46年的夜間有軌電車被取消,由603路公車代替,有軌電車只在白班運行。每日夜間7時30分到次日凌晨6時,由7輛公共汽車按原501有軌電車夜間行車路線運行,保證每天夜間55個車次。
2002年9月1日,鞍山公交電車分公司發布《公交IC卡乘車須知》,仍在營運的33輛電車走進了IC卡時代。
2003年初,鞍山“老摩電”無論是車輛還是線網都已老化,存在諸多隱患,不能適應社會需求,不得不退出歷史舞台。
2003年4月26日18時20分,301019號有軌電車發最後一班車,鞍山有軌電車結束運營。

退役後

2003年6月17日,退役的老摩電及其附屬資產委託拍賣行拍賣,拍賣了29輛電車,保留4輛電車。其中3輛作為人文景觀擺放在申江嘉寶翠園小區中。
同年7月7日,“摩電”北段軌道(站前——太平村)開始拆卸。南段(站前——長甸鋪)因為鞍山建設輕軌留下基礎而暫時保留,三孔橋、立山橋洞上方橋體仍作保留。當時觀點認為原有軌電車的軌道老化,無法滿足建設輕軌的要求。同年7月下旬,除站前至五一立交橋路段外,北至立山太平的有軌電車線路已基本拆除完畢。
2005年11月22日,鞍山市公交總公司回復社會輿論:中華路整修時間不長,路況尚好,拆除鐵軌重修路面會造成資金浪費,而中華路需要大修時會考慮拆除鐵軌。
2006年7月,鞍山市對中華南路市中心醫院轉盤至平安街路口進行了中華路有軌改造工程,至此鞍山有軌電車全線軌道基本拆除,僅保留長大廣場內的一小段軌道。
2008年10月,由於城市大規模建設改造,長大廣場改造為十字路口,廣場與最後的一段軌道一併拆除。
2013年5月21日,一台曾於鞍山服役的有軌電車(301033號)被無償捐贈給鞍山市博物館,並停放於市博門前,後修復為80年代以前的塗裝。
2017年12月29日,鞍山召開了《鞍山有軌電車千山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但後續無進展。規劃中的千山線線路全長23.804km,全線車站12座,全線共設橋樑14座,橋樑總長2.62km,在玉龍灣站進站端設車輛基地1處。
2019年9月15日—2020年5月,位於申江嘉寶翠園小區的3輛有軌電車被重新粉刷為90年代塗裝。

車輛類型

鞍山有軌電車系統全部使用有軌電車作為運營用車。
鞍山有軌電車曾使用的車型
車型名稱
數量
部分編號
運營時間
1000型(大連產)
47輛
1001-1047
1956-2003
2000型(瀋陽產)
20輛
2047-2048、2057、2059
1958-1994
301型(鞍山自製)
6輛
不詳
1960-1974
501型(瀋陽產)
16輛
不詳
1964-待補充
501型(鞍山改)
1輛
不詳
1974-1982
5000型
20輛
5061-5080
待補充
7000型(大連產)
25輛
7049、7061、7063
1983-2001
其他車輛(如掛車、拖車)
27輛
無編號
1966-1975
參考資料:
註:暫無考證5000型與501型的關係。

運營設施

1965至1972年,先後建立太平村、長甸鋪、站前、和平橋,立山橋洞等5處調度室。同時,在運營期間設定和平橋、立山兩個變電所。
車庫、修理廠位於和平橋的鞍山市電車公司院內,長甸鋪終點站設定停車場,另有渡線與鞍鋼環市鐵路相通。隨著有軌電車退出運營,以上設施均已廢棄或改造為其他用途。

歷史運營時間

鞍山有軌電車運營時間:2002年3月1日夜班有軌電車取消前,從5:10運行到翌日1:30,運行高峰時為7:00至19:00,平均4分鐘一輛次,其餘時間15分鐘一輛次。
鞍山有軌電車
歷史資料:鞍山市有軌電車收發車時問一覽表

歷史票價

鞍山有軌電車最初運行時票價以3分錢為起點,從3分到7分,而對鞍鋼通勤職工實行優待月票,每人每月只需要1.6元。1958年,全市開始使用月票,月票價格改為市政單位的職工每人每月2.8元,鞍鋼職工每人每月2元。後來票價上漲,1985年時以站前為分段站,每段5分、越段一角;票價後期漲至運營後期的1元。運營後期採用了無人售票的方式,接受IC卡的使用。

評價

鞍山的“老摩電”運營操作簡單,維修成本低,運量大,不產生交通廢氣,而且鞍山摩電存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發生的交通事故較少。總體來講,多種交通工具並存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但車輛更新改造投資大;每逢雪天,軌道難清掃影響市民乘摩電出行;其占用道路資源且有一定的噪音。幾十年來,其他交通方式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客流量的迅速下降。(鞍山公交總公司副總經理戴文昌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