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式陶罐

靺鞨式陶罐,渤海時代生活用具。1979年在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鄉楊屯大海猛墓葬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靺鞨式陶罐
  • 館藏地點:吉林市博物館
計56件,均藏吉林市博物館。形制為筒形深腹。都為夾砂陶,多數口沿下或頸部飾有一圈花邊附加堆紋,腹上部飾有四至五個篦點為一組的斜線平行紋或刻劃斜線紋,亦有素麵磨光的。按其口、腹變化可分為三式。此外,還有長頸鼓腹罐(8件)和侈口深腹罐 (5件)。以灰褐色為最多,黑褐色次之,紅褐色最少,有的陶器陶色不勻,大多為手制。除大型器物為泥片疊築外,其它器物都為泥條盤築,器表都經打磨,較光滑。型體大小不一,大的高達30厘米許,小的僅十幾厘米。在罐內多有煙炱或油漬,說明它是一種炊具。這種陶罐多為隨葬品,而碗、缽卻很少隨葬,從而又證明這種陶罐兼做食具用。類似的陶罐,在黑龍江省東寧團結遺址和吉林省敦化六頂山墓地亦有發現,它應是渤海建國前期和建國早期的遺物。此外還有泥質鼓腹陶罐往往與夾砂筒形深腹罐同出在一個墓葬內,因此可以斷定它們系屬於同一時期的產物。泥質陶器多為輪制,也有手制輪修的,口沿、肩部輪修痕跡明顯。這類泥質鼓腹陶罐純屬盛儲器,用來盛水或裝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