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

靳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

靳寶(1977-),內蒙古化德縣人,漢族,中共黨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中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靳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內蒙古化德縣
  • 出生日期:1977年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一、學術著作,二、學術論文,

人物經歷

1997年至2001年畢業於安徽淮北煤炭師範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1年至200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2007年至2012年入職於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2010年晉升為副研究員;
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從事研究;
2014年11月至2019年6月,就職於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從事區域史和史學理論研究;
2019年6月—,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

個人作品

一、學術著作

1.《漢代歷史理論研究》,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大葆台西漢墓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3.《北京軍事史》(主編),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版

二、學術論文

(一)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1.《論王充的史學功能觀》,《南都學壇》2003年第6期;
2.《論錢謙益的史學觀》,《遼寧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3.《<漢紀>史論中的夜希腳史學見解》(許殿才,靳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4期;
4.《淺析王充的史學方法》,《貴州文史叢刊》2006年第3期;
5.《范曄對東漢衰亡的記述與思考》,《唐都學刊》 2006年第5期;
6.《<漢紀>史論中的歷史思考》(許殿才,靳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6期;再廈
7.《漢代關於治邊政策的多元思考》,《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8.《兩漢“君殃宙拜灑主”闡釋》,《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9.《李斯的歷史意識與秦皇朝的政治命運》,估市謎載於《秦俑博物館開館三十周年暨秦俑學第七屆年會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陝西出版社2010年8月
10.《<漢書·王子侯表>勘誤三則》,《史學集刊》2010年增刊;
11.《淺論漢代歷史理論及特點》,見《貴州文史叢刊》2013年第3期
12.《兩漢關於社會歷史變動根本原因的理性思考》,《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秦漢史》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13.《班固與賈誼關於歷史認識的異同》,《集寧師院學報》2015年第4期
14.《孟子對歷史知識的運用》,《蘭台世界》2015年第11期
15.《安作璋的治學思想與方法》(卜憲群,靳寶),《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7年第2期全文轉載)
16.《“漢得天統”:兩漢關於政權合法性的理論思考》,《國學論衡》第六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2月版
17.《五德終始說與兩漢史學》,載於《歷史的理論、觀念與敘事》,甘肅民族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18.《中國夢的歷史觀》,《中國紀檢監察報》2019年6月6日理論版
19.《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踐行者—憶林甘阿凳陵察泉先生》(靳寶,卜憲群),《光明日報》2019年9月9日理論版
20.《簡帛文獻與中國早期史學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核心)2019年第5期
21.《從歷史中汲取國家治理的智慧》,《中國紀檢監察報》2019年11月28日理論版
(二)區域史
1.《大葆台西漢墓葬製成因分析》,載於《漢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教育新探索》,《博物館研究》2008年第3期;
3.《漢代墓葬用柏及其原因分析》,《中原文物》2009年第3期;
4.《建國以來北京漢代考古成果綜述》,《北京文博》2009年第2期;
5.《秦代政區地理研究的新進展》,《中華讀書報》2009年7月1日第10版;
6.《燕王臧荼與漢初政局》,《文史知識》2010年第7期;
7.《燕國“禪讓”實踐的重新解讀》,《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8.《大葆台漢墓出土“杖”及相關問題》,《北京文博》2011年第1期
9.《燕王盧綰的政治選擇及其社會影響》,《北京酷朵促文博》2012年第2期
10.《北京大葆台漢墓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考略》,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院院刊》第2輯,陝西出版社2012年7月
10.《漢代燕薊地區諸侯王與諸侯王陵》,《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12月
11.《秦漢幽燕地區漢匈關係考略》,《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12月
12.《漢代“授杖”制度考略》,《秦漢史論叢》,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13.《兩漢遼東太守考略》,《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4月;
14.《趙地原始宗教信仰與早期道教產生》,《邯鄲學院學報》2015年達坑匪第4期(12月)
15.《關於秦漢幽燕風俗區劃的探討》,《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年第3期
16.《北京大葆台漢墓墓葬布局的重新考察》,《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17.《遼南京金中都的中原文化情結》,《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5月。
18.《燕國學術文化成就及原因分析》,《北京文博》2016年第2期
19.《通州漢代路城遺址》,《文史知識》(核心)2017年第8期
20.《兩漢昌平縣位置考辨》,《北京史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7月版
21.《盧生並非反秦人士—兼談燕秦文化碰撞與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七輯,三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22.《四方之極 天下拱衛》,《前線》2017年第4期
23.《長城文化帶:從農牧交錯到民族融合》,《前線》2017年第7期
24.《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前線》2018年第6期
25.《幽燕風俗文化與兩漢社會》,《地方文化研究》2019年第6期
19.《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踐行者—憶林甘泉先生》(靳寶,卜憲群),《光明日報》2019年9月9日理論版
20.《簡帛文獻與中國早期史學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核心)2019年第5期
21.《從歷史中汲取國家治理的智慧》,《中國紀檢監察報》2019年11月28日理論版
(二)區域史
1.《大葆台西漢墓葬製成因分析》,載於《漢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教育新探索》,《博物館研究》2008年第3期;
3.《漢代墓葬用柏及其原因分析》,《中原文物》2009年第3期;
4.《建國以來北京漢代考古成果綜述》,《北京文博》2009年第2期;
5.《秦代政區地理研究的新進展》,《中華讀書報》2009年7月1日第10版;
6.《燕王臧荼與漢初政局》,《文史知識》2010年第7期;
7.《燕國“禪讓”實踐的重新解讀》,《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8.《大葆台漢墓出土“杖”及相關問題》,《北京文博》2011年第1期
9.《燕王盧綰的政治選擇及其社會影響》,《北京文博》2012年第2期
10.《北京大葆台漢墓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考略》,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院院刊》第2輯,陝西出版社2012年7月
10.《漢代燕薊地區諸侯王與諸侯王陵》,《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12月
11.《秦漢幽燕地區漢匈關係考略》,《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12月
12.《漢代“授杖”制度考略》,《秦漢史論叢》,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13.《兩漢遼東太守考略》,《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4月;
14.《趙地原始宗教信仰與早期道教產生》,《邯鄲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12月)
15.《關於秦漢幽燕風俗區劃的探討》,《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年第3期
16.《北京大葆台漢墓墓葬布局的重新考察》,《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17.《遼南京金中都的中原文化情結》,《北京史學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5月。
18.《燕國學術文化成就及原因分析》,《北京文博》2016年第2期
19.《通州漢代路城遺址》,《文史知識》(核心)2017年第8期
20.《兩漢昌平縣位置考辨》,《北京史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7月版
21.《盧生並非反秦人士—兼談燕秦文化碰撞與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七輯,三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22.《四方之極 天下拱衛》,《前線》2017年第4期
23.《長城文化帶:從農牧交錯到民族融合》,《前線》2017年第7期
24.《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前線》2018年第6期
25.《幽燕風俗文化與兩漢社會》,《地方文化研究》2019年第6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