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漢語漢字)

革(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革(讀作gé)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為去毛加工好的獸皮。引申指人的皮膚。也指用皮革製成的盾牌。也是古代八種樂器之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
  • 拼音:gé
  • 部首:革
  • 五筆:afj(86版)
  • 倉頡:tlj
  • 鄭碼:ee
  • 筆順:122125112
  • 字級:一級字(編號1403) 
  •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 注音字母:ㄍㄜˊ
  • 統一碼:基本區 U+9769
  • 字形結構:單一結構
  • 造字法:形聲字
  • 總筆畫:9
  • 異體字:䩯、䪂、諽、愅、韚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宋本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異體字,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中上古音,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源演變流程圖字源演變流程圖
“革”始見於西周金文(圖1)。“革”字在西周時期發展變化的很大。最初的“革”字(圖1)結構複雜,但發展到字形2時,結構構型就已經很分明了。最初的字形像一張懸掛著的首、身、尾俱全的獸皮。金文的字形像一張制好的皮革頭尾俱全,中間教寬的地方是皮革。在“革”字的發展歷程中,西周時期後的發展,也就沒有很大的變化了。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革”字是象形字。《說文》中說“革”的本義是“獸皮治去其毛”。也就是指去毛加工好的獸皮。由此也衍生出除去的意思。把“皮”治去其毛的“革”是加工改變了的獸皮,所以也引申為變革義。《詩經》中說“羔羊之革”。這裡指的是改變的意思。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例句英譯例詞
名詞
加工去毛的獸皮。
《書·禹貢》:齒革羽毛惟木。
孔傳:革,犀皮。
《周禮·天官·掌皮》: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孟子上》:古者甲以革為之。故函人為攻皮之工。
leather;hide
人體的皮膚。
《管子·水地》: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
尹知章註:革,皮膚也。
《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孔穎達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內之厚皮革也。
宋洪邁《夷堅丙志·頂山回客》:﹝慈悅﹞忽得蠱病,水浮膚革間,累月不瘳。
用革製成的甲冑。
《周禮·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
鄭玄註:革謂乾盾。
《孟子·公孫丑下》: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史記·禮書》: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兵卒。
《三國志·蜀志·彭羕傳》: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
裴松之註:古者以革為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羕罵備為老革,猶言老兵也。
車前的飾物。
《禮記·明堂位》:革車千乘。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八音之一。指革制的鼓類樂器。
《呂氏春秋·侈樂》: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
《易》六十四卦名之一。卦象為離下兌上。
《易·革》:象曰:澤中有火,革。
孔穎達疏:革者,火在澤中,二性相違,必相改變,故為革象也。
鳥的羽翼。
《詩·小雅·斯乾》:如矢斯棘,如鳥斯革。
毛傳:革,翼也。
告誡。
《晏子春秋·諫上十六》:嬰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則持節以沒世耳。
動詞
變革,更改
《書·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
《新唐書·張九齡傳》:國家賴智慧型以治,而常無親人者,陛下不革以法故也。
《明史·西域傳四·別失八里》:天用是革其命,屬之於朕。
change
免除或丟掉
《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唐元稹《招討鎮州制》:而梟音未革,狼顧猶存。
宋葉適《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公請並為強勇,募材武足千人,隸御前,置統領官將之,宿蠹始革。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佑十年》: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革舊從新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 革部  古覈切(gé)
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凡革之屬皆從革。
𠦶,古文革從三十。三十年為一丗,而道更也。臼聲。

說文解字注

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
革,更也。
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襍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淸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築室房註:革,更也。
象古文革之形。
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於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𦥑為𠙵,葢省煩為𥳑耳。而或雲從卅。從囗,音韋。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之肊說。古覈切。一部。
古文革。從𠦃。
上廿下十。是三十也。
𠦃年為一世而道更也。
據此則𠦶之本訓更。後以為皮去毛之字。
𦥑聲。
𦥑居玉切。在三部。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宋本廣韻

古核切,入麥見 ‖ 革聲職部
革,改也。獸皮也。兵革也。亦姓,《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康熙字典

《戌集中》《革字部》
古文:𠦶。《唐韻》古覈切。《集韻》《韻會》各核切。𠀤音隔。《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為韋者也。《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犀皮。《詩·召南》:羔羊之革。傳:革,猶皮也。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又《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禮·禮運》:膚革充盈。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又《禮·明堂位》:革車千乗。註:革車,兵車也。《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註: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書·堯典》:鳥獸希革。傅: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範》: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註:革,更也。
又《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詩·小雅》:鞗革沖沖。傳:鞗,轡也。革,轡首也。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又《詩·小雅》:如鳥斯革。傳:革,翼也。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釋文:革,如字。韓詩作勒,雲翅也。
又軍禮曰兵革。《禮·中庸》:袵金革。註:革,甲冑之屬。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革,鼓鞀也。
又《揚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又姓。《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又《集韻》:訖力切,音殛。本作䩯。急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註:革,急也。《釋文》:紀力切。
又《集韻》:竭億切。音極。義同。《禮·檀弓·釋文》:又音極。《集韻》或作亟。

字形書法

異體字

異體字異體字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æk
王力系統
k
eək
董同龢系統
k
ək
周法高系統
k
rək
李方桂系統
k
rək
兩漢
西漢
東漢
rək
r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æk
擬音/王力系統
k
æk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æk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ɛk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æk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古核切
kæk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各核切
kɪɐk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訖力切
kiek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竭憶切
ɡiek
韻略
入聲
各核切
增韻
入聲
古核切
入聲
訖力切
中原音韻
入作上聲
皆來
全清
kiai
中州音韻
入作上聲
皆來
葉皆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全清
各頟切
kək
入聲
全清
訖逆切
ki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