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葉垂頭菊

革葉垂頭菊

革葉垂頭菊(學名:Cremanthodium coriaceum)是菊科垂頭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在石坡、山坡、草地及高山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葉垂頭菊
  • 學名:Cremanthodium coriace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垂頭菊屬 Cremanthodium
  • :羽脈組 Sect. Pinnatinervus
  • :革葉垂頭菊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 :矩葉系 Ser. Oblongat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單生,直立,高30-55厘米,上部被白色蛛絲狀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徑3-4毫米,被枯葉柄纖維包圍。莖基部葉具長柄,柄長7-12厘米,半圓形,腹面有槽,近光滑,基部鞘狀,葉片革質,有光澤,卵形或寬卵形,長(2.5)6-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鈍,邊緣具軟骨質小齒,基部楔形,兩面光滑,葉脈羽狀,在兩面明顯突起,近似網狀;莖中上部葉苞葉狀,較小,無柄,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半抱莖。頭狀花序輻射狀,2-5個,排列成總狀花序,偶有單生,花序梗長2-6厘米,被白色蛛絲狀柔毛;總苞半球形,長8-11毫米,寬2-3厘米,總苞片10-14,2層,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寬3-5毫米,先端急尖,上半部邊緣具白色睫毛,背部被白色蛛絲狀柔毛或近光滑,內層邊緣寬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長圓形,長1-1.5厘米,寬至5毫米,先端具3齒,管部長約2毫米。管狀花多數,長約6毫米,管部長約1毫米,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未熟)長約4毫米,光滑。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3000-4000米的山坡、石坡、草地及高山草地。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雲南西部和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麗江。

本種提示

本種曾被 R. Good 並於喜馬拉雅山地特有種 Cremanthodium arnicoides (DC. ex Royle) Good.中,而且認為兩者沒有明顯區別。我們對比了兩者產地(西藏西部和雲南西北部)的標本之後發現,它們是完全可分的。後者的葉草質,無光澤,葉脈不明顯,莖生葉多,基部圓心形,抱莖,總苞被黑色柔毛,舌狀花的舌片寬橢圓形,寬達9毫米,與本種顯然有別。因此把它們分作二個獨立的種是較為合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