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審美解構》是由余虹編寫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革命審美解構
- 作者:余虹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在理清了有關現代性的上述思路之後,我們再回到余虹的《革命·審美·解構》一書。我覺得該書的基本思路與上述思路可謂不謀而合,而且,可以說,上述思路的終點,正是余虹寫作本書的邏輯起點,即從中國社會現代性的內在衝突來考察、闡釋、說明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內在矛盾及其複雜的演進歷程。余虹的基本思路是: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主要體現為以梁啓超為起點的現代工具主義與以王國維發端的現代審美主義及其衝突。這種現代性衝突的歷史大致是:第一,學術化時期:從晚清的學術爭論到五四新文學理論的雙重現代性追求(文學革命論與文學自主論)。第二,政治化時期:五四後到80年代末,第一階段五四後到文革是現代工具理論主義藉助政治權力上升到獨尊地位並排斥打擊現代審美主義,理論上經歷了“新寫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兩結合”三大革命現實主義的形態和話語。第二階段文革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現代審美主義借政治寬鬆時期全面復興並在學術思想上壓倒了現代工具主義。第三,90年代以來,是現代性衝突轉化為後現代性對現代性的解構與再建構。
作者簡介
余虹,1957年生,博士,海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雙聘教授,兼任海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三聯書店1999年版),譯著有《海德格爾論尼采》(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海德格爾詩學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圖書目錄
序
緒論 中國語境與思的路標
1.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內涵
2.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基本樣式與歷史演變
第一章 晚清文學革命的兩大現代性立場
第一節 梁啓超的工具主義與政治現代性
1.舊式“詩文革新”
2.新式“三界革命”
第二節 王國維的自主主義與審美現代性
1.美學眼界的引入
2.反傳統的文學自主論
3.返回文學本身的《〈紅樓夢〉評論》
4.作品的形式美:古雅
5.審美關係與“境界”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學理論的雙重現代性追求
第一節 陳獨秀:革命與文學
1.文學革命論
2.文學獨立論
第二節 胡適:活的文學與工具性立場
1.文字與文學的死性與活性
2.以白話為文學工具的正當性論證
第三節 周作人:人的文學與個人主義話語
1.從形式革命走向內容革命
2.新文學內容革命的內在悖論
第四節 文藝自主論的宣言式論述
1.文學研究會成員之文藝自主論
2.創造社成員之文藝自主論
第三章 革命文學理論的獨尊與現代性衝突
第一節 革命文學理論對新文學理論的批判與敘述
第二節 後新文學理論及其與革命文學理論的衝突
第三節 胡秋原與蘇汶:文藝自由論辯
第四節 朱光潛:文學革命兩大思路的反省與批判
第四章 “現實”的神話:革命現實主義及其話語意蘊
第一節 “新寫實主義”與主義話語
第二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政黨話語
第三節 兩結合與領袖話語
第五章 審美浪漫主義的復興與現代性的黃昏
第一節 審美主義的五大樣式及其與工具主義的衝突
第二節 朦朧詩論爭:“自我”的復活
第三節 人學論爭:“人”的再生
第四節 元敘事的置換與現代性之顛倒
第六章 後現代性:解構批評與新歷史主義
第一節 現代性的終結:“自我”與“現實”的解構
第二節 回到文學本身:語言遊戲與生命體驗
第三節 文學的介入:走向新歷史主義
結語 在“歷史”終結和開始的地方
參考文獻
附錄一、從工具性到自主性:西方藝術之思的現代轉向
附錄二、中國古代詩文論的實用與審美之維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