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鮮兒,舊時北京過春節,有些人家供佛、祭神、祀祖時,大都在佛龕、神像、牌位的供桌擺上五碗蜜供、五碗月餅和五碗蘋果,這叫“三堂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鮮兒
- 外文名:Surface bright
三堂供,是什麼,民族色彩濃郁的老北京春節,
三堂供
用飴糖、蜂蜜做的點心在正方形草板紙上,一條條堆成長方高聳的五座塔形蜜供,擺在供桌的最後;蜜供前用磁碟五個,將大、小不一的月餅由大到小碼成一摞,每摞月餅上邊,還擺一個用麵粉烤的大桃,桃上再用染成紅色的麵條捏塑出一個“壽”字;月餅前,再擺五個磁碟,每盤紅蘋果也碼成塔形。這是供品的第一“佇列”。
是什麼
為了使供品豐富多彩或表示心誠,有的人家在“三堂供”前,還從點心鋪“請”來“面鮮兒”,即用面做的鮮水果,用面烤成桃、蘋果、石榴、佛手和桔子形的“面鮮兒”,分別放在五個盤中成五摞,每摞用三個“面鮮兒”當底,倒扣一個,利用其底部,朝上平托起一個“面鮮兒”,粉、紅、綠、黃、橙五彩繽紛,做工細巧,真能以假亂真。
第三“佇列”是蒸一盆白米飯,飯上碼好果脯、瓜條、荔枝、桂元,中間擺一個柿餅,在杭餅上插一松枝,再用紅繩穿一串小銅錢掛在松枝上,成為小搖錢樹,這叫“年飯果”,是專為擺在“財神爺”前的供品。
用錫或鉛做的蠟扦插上紅蠟,紅銅的香爐里插上一炷線香,成為供桌上的第四“佇列”。
供桌上的第五“佇列”,是用金、銀紙疊的元寶錁子,用線穿起來,一串串搭拉在桌前。另外,還有鉛做的、有高托的燈碗,放進香油,用棉芯捻成燈捻,做成“海燈”。
民族色彩濃郁的老北京春節
以上所有供品和祭品,一排排錯落有致,像是層次分明的交響樂隊。當臘月三十到來之時,燭光熠熠、佛香裊裊,再加上噹噹的打罄聲,既熾熱又神秘,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
這些供品,要擺到正月十五的燈節。有的人家正月十六撤供;有的到了正月十八“耗子搬家”撤供。到時候全家老小分食經過地個多月煙燻火燎、塵染鼠啃的月餅、蜜供和“面鮮兒”。有的還把這些供品分贈親友,這才宣告一年一度的春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