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髎穴

面髎穴,c,在眶下緣上方,眼輪匝肌中,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面神經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髎穴
  • 外文名:Chéngqì
  • 又稱:承泣穴
  • 地點:位於面部,瞳孔直下
簡介,醫用,名解,

簡介

面髎穴
面髎穴
承泣穴Chéngqì(ST1)
取穴方法
人體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

醫用

主治疾病
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章歸拔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太陽穴治目赫腫痛,配陽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承泣穴直刺進針達12。00mm時針尖應稍斜向後上方,同時深度端整甩不超過25。0mm。針刺過深或針刺方向不正確易造成眶內出血、眼球突出、失明。
附註
足陽明經、陽蹺、任脈交會穴。
承泣穴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
別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義
足陽明胃經的氣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講整物質由本穴而出。胃經屬陽明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多氣,即是多氣態物,多血,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胃經的體表經脈氣血運行是由頭走足,為下行,與其構成無端循環的胃經體內經脈部分,氣血物質的運行則為散熱上行。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殃剃院催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內外相通。
(3)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由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外出變化而來,胃經體內經墊抹牛脈氣血出體表後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溫熱之氣,氣辨斷戲判血物質的陰陽相濟之局射漏性同於蹺脈,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此外,本穴的地部經水其性又同於任脈,可循地部別走任脈的承漿穴,故其又為任脈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以及天部的溫熱之氣。
運行規律
經水循地部層次下走任脈的承漿穴,溫熱之氣的濁重部分循胃經下行,陽熱之氣交於陽蹺脈。
功能作用
將體內胃經的物質營養及能源輸送頭面天部及任脈、陽蹺脈等。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無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