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頰耳穴,耳穴名。見《針灸穴位掛圖說明》。別名面頰區。位於耳垂正面眼區與內耳區之間的中間點,即在眼穴與內耳穴之間一卵圓區,耳垂5、6區交界線周圍處,穴區呈卵形傾斜。主治面癱,周圍性面癱,面肌痙攣,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斜,腮腺炎,咽峽炎,牙痛,痤瘡,面部癤腫,扁平疣,黃褐斑,面部皮膚病,梅尼埃綜合徵等。按耳針常規針法操作。
基本介紹
- 別名:面頰區
- 隸屬:耳穴
- 穴性:陰
- 特殊作用:診治面部疾病和美容的要穴
- 操作:按耳針常規針法操作
- 出處:《針灸穴位掛圖說明》
- 分布:耳垂
- 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散結
- 主治:面癱,三叉神經痛,痤瘡等
- 診斷作用:診斷面部疾病的參考穴
- 主要配伍:耳背、耳輪、靜脈穴治周圍性面癱
診斷作用,功能作用,穴性,定位,主治,操作,功效,配伍,附註,
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面部疾病的參考穴,還可以配用治療顏面痤瘡等疾患。該穴的明顯壓痛點及電測陽性是診斷面部疾病的重要依據。
功能作用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散結,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穴性
陰。
定位
位於耳垂正面眼區與內耳區之間的中間點,即在眼穴與內耳穴之間一卵圓區,耳垂5、6區交界線周圍處,穴區呈卵形傾斜。
主治
面癱,周圍性面癱,面肌痙攣,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斜,腮腺炎,咽峽炎,牙痛,痤瘡,面部癤腫,扁平疣,黃褐斑,面部皮膚病,梅尼埃綜合徵等。
操作
按耳針常規針法操作。
針法:以75%酒精常規消毒皮膚,持0.5寸毫針順時針方向捻轉進行,待局部產生熱、脹、麻、重感即可。每隔10分鐘行針一次,留針1小時。
耳穴壓療法:治三叉神經痛。取單側或雙側穴位,用火柴棍或大頭針鈍頭,由輕至重按壓,每次30秒左右。
耳穴放血法:治痤瘡。選病者患側面頰穴,搓揉數分鐘,使其充血。按常規消毒後,用左手拇指、食指將耳垂拉平,中指頂於下,右手持刮臉刀片,用刀尖劃破血管,流血2-3毫升即可。然後擦去血跡,蓋上敷料,貼上膠布。術後1周勿被水浸,以防感染。
耳穴磁珠貼敷療法:治三叉神經痛。用含磁量500高斯、直徑3毫米的磁珠貼敷耳穴,每次只選用其中一側面頰穴。用75%的酒精作常規局部皮膚消毒,再將固定在約1平方厘米膠布上的磁珠貼在耳穴上,1周后取下,再在對側耳部選定貼敷。1個月為一療程。
按摩法:用拇、食兩指捏揉,由輕到重按摩1-2分鐘,以能忍受為度。按摩後耳垂髮紅並有熱感最好。
功效
穴性屬陰,故能瀉火消腫,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祛風活絡,通絡止痛。
配伍
配耳背、耳輪、靜脈穴治周圍性面癱;配肝、肺、大腸、口、眼治三叉神經痛;配肺、神門、耳廓角治痤瘡等。
附註
本穴與上齶穴同屬陰性,都有清熱通絡之功。但本穴區域較大,包括後者,以治療面頰疾患為主;而上齶穴較小,在前者之內,以治療口腔疾患為主,兩者同中有異,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