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老的勇氣》一書由[日]岸見一郎所著,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對年老的勇氣
- 作者:[日]岸見一郎
- ISBN:9787508679150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 [日]岸見一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譯者:陳令嫻
出版年: 2017-10-23
頁數: 168
定價: 42.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867915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譯者:陳令嫻
出版年: 2017-10-23
頁數: 168
定價: 42.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8679150
內容簡介
就在我們為了生活營營役役時,父母正一點一點地老去。
作者的母親在四十九歲時離開人世,只留下他和父親單獨相處。父親雖得享高壽,卻在晚年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在照顧失智父親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他學習的阿德勒心理學知識,輕鬆重建了與父親瀕臨崩潰的父子關係。
本書就從作者照顧父母的經驗出發,介紹成年子女如何與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進一步討論從照顧父母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道理,如何運用到人生的其他方方面面。
內容簡介
岸見一郎,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滿期退學。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心理諮詢師、顧問。在暢銷世界各國的阿德勒心理學作品《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他像阿德勒生前一樣,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善,在世界各地針對眾多年輕人進行演講和心理諮詢活動。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
目錄
自序/I
第一章
父母教會我的“人生意義”/1
母親是我的盟友:“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對的”/3
病倒的母親教會我“生命的意義”/7
母親不讓兒子看到臨終時的自己/11
鼓起勇氣,承認做不到/15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19
親口告訴父母,活著就有價值/23
父親過世之後依舊對我訴說/27
儘管死亡逼近眼前,依舊想活得像自己/31
第一章
父母教會我的“人生意義”/1
母親是我的盟友:“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對的”/3
病倒的母親教會我“生命的意義”/7
母親不讓兒子看到臨終時的自己/11
鼓起勇氣,承認做不到/15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19
親口告訴父母,活著就有價值/23
父親過世之後依舊對我訴說/27
儘管死亡逼近眼前,依舊想活得像自己/31
第二章
接受現實的勇氣/35
鼓起勇氣,接受父母最真實的模樣/37
父親心中對於戰爭的憤怒,不曾消失/41
面對接受現實的痛苦/45
如果無法想起過去,從頭再來就好/ 49
承認“活在當下”的父親,不強求過去或未來/53
就算忘了過去,重新建立關係就好/57
尊敬,就是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61
接受現實的雙親,而非理想中的雙親/65
注意父母最好的一面/69
第三章
與年邁的雙親建立良好的關係/73
子女無法讓父母幸福/75
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79
不要期待父母說“謝謝”/83
待在身邊,就是一種支持/87
不需要勉強父母想起過去/91
不需要對父母激動/95
與父母爭執,不會改變與父母的關係/99
放棄爭權,並非“認輸”/103
認為對方“動機純良”,便能改變人生的看法/107
發現行為背後的心聲,便能改善親子關係/111
人人都戴著角色的“面具”/115
子女無法報答父母的付出/119
持續“當下、眼前”做得到的事,不要放棄/123
感受昨天與今日相同的喜悅/127
父母活著,便是對家庭有所貢獻/131
與其等別人對自己說“謝謝”,不如自己開口說“謝謝”/135
做得到的人,在做得到的時候互相幫助,才是可以安心養老的社會/139
終章
樂在“當下、眼前”/143
有效率的人生,沒有意義/145
不需要為了“下半輩子”而改變生活方式/150
人生不要拖延/154
後記/158
後記 __125
接受現實的勇氣/35
鼓起勇氣,接受父母最真實的模樣/37
父親心中對於戰爭的憤怒,不曾消失/41
面對接受現實的痛苦/45
如果無法想起過去,從頭再來就好/ 49
承認“活在當下”的父親,不強求過去或未來/53
就算忘了過去,重新建立關係就好/57
尊敬,就是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61
接受現實的雙親,而非理想中的雙親/65
注意父母最好的一面/69
第三章
與年邁的雙親建立良好的關係/73
子女無法讓父母幸福/75
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79
不要期待父母說“謝謝”/83
待在身邊,就是一種支持/87
不需要勉強父母想起過去/91
不需要對父母激動/95
與父母爭執,不會改變與父母的關係/99
放棄爭權,並非“認輸”/103
認為對方“動機純良”,便能改變人生的看法/107
發現行為背後的心聲,便能改善親子關係/111
人人都戴著角色的“面具”/115
子女無法報答父母的付出/119
持續“當下、眼前”做得到的事,不要放棄/123
感受昨天與今日相同的喜悅/127
父母活著,便是對家庭有所貢獻/131
與其等別人對自己說“謝謝”,不如自己開口說“謝謝”/135
做得到的人,在做得到的時候互相幫助,才是可以安心養老的社會/139
終章
樂在“當下、眼前”/143
有效率的人生,沒有意義/145
不需要為了“下半輩子”而改變生活方式/150
人生不要拖延/154
後記/158
後記 __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