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過程的大型工程社會影響前攝性評估方法》是2019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有亮、寧延、林文生等 。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過程的大型工程社會影響前攝性評估方法
- 作者:黃有亮、寧延、林文生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1日
- ISBN:97875641871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面向過程的大型工程社會影響前攝性評估方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著力從我國大型工程社會影響的過程和規律去解讀現代社會影響評估理念,努力貼近評估研究領域的前沿,吸收西方的先進方法並進行本土化思考,增進和改進我國傳統的項目社會評價方法和模式,構築了一個適合當前本土社會和社區情境、立足於項目決策階段、面向過程的前攝性評估方法體系。希望《面向過程的大型工程社會影響前攝性評估方法》能促進我國的評估工作者突破傳統範式,從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大型工程的社區影響,以科學的、更富有民主精神的評估思路和方法尋求對人民、社區及社會制度而言所付代價更小的項目改進方案,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社會影響評估(SIA)的概念
1.2 西方及國際社會影響評估的起源與發展
1.3 我國社會影響評估的引入與現狀
1.4 社會影響評估方法研究進展
1.5 本研究的目標和任務
本章小結
2 評估範式、方法論與前攝性評估方法框架
2.1 不同社會評估範式與方法論
2.1.1 範式與方法論
2.1.2 不同的社會評估範式
2.1.3 不同的社會評估方法論
2.2 大型工程的社會影響:三維視角觀察
2.2.1 項目衝擊視角
2.2.2 社區資本視角
2.2.3 風險社會視角
2.3 大型工程社會影響評估範式和方法論
2.3.1 社會學評估範式的適用性
2.3.2 評估者的價值取向
2.3.3 方法論討論
2.4 大型工程社會影響評估前攝性方法框架
2.4.1 評估目的
2.4.2 前攝性的意義
2.4.3 評估方法框架
本章小結
3 評估主題的聚焦與評估變數
3.1 大型工程社會影響評估的聚焦
3.1.1 傳統的指標評價體系
3.1.2 社會影響變數體系
3.1.3 評估應聚焦於受影響社區的社會變數及可能後果
3.2 本土化的社會影響評估變數假設
3.2.1 原住民生存方式與狀態影響變數假設
3.2.2 原住民家庭影響變數假設
3.2.3 原住民社區體系影響變數假設
3.2.4 原住民社區基礎設施影響變數假設
3.3 研究設計
3.3.1 評估變數假設檢驗方法
3.3.2 檢驗案例概況
3.3.3 調查表與問卷設計
3.3.4 調查實施
3.4 本土化評估變數的檢驗結果與討論
3.4.1 數據統計與處理方法
3.4.2 評估變數檢驗結果
3.4.3 對比分析與討論
3.5 基於評估變數的評估主題聚焦過程及套用
本章小結
4 社區脆弱性評估方法
4.1 大型工程衝擊下的社區脆弱性
4.1.1 脆弱性理論
4.1.2 社區脆弱性
4.1.3 社區脆弱性表現與屬性
4.2 基於時空特性的社區脆弱性分析框架
4.2.1 社區脆弱性的空間特性
4.2.2 社區脆弱性的時間特性
4.2.3 分析框架
4.3 社區脆弱性評價尺度及其測算方法
4.3.1 社區脆弱性評價方法的比較與選擇
4.3.2 評價尺度測算基礎:社區脆弱性指標體系
4.3.3 社區脆弱性評價尺度測算方法與過程
4.4 社區脆弱性評價尺度的有效性驗證
4.4.1 實證數據獲取與處理研究
4.4.2 測算過程與結果
4.4.3 根據測算結果的有效性驗證與討論
本章小結
5 原住民可持續性生計評估方法
5.1 社會影響評估的增進:可持續生計方法的導入
5.1.1 可持續生計(SL)理論
5.1.2 大型工程開發對原住民生計的衝擊
5.1.3 SIA中可持續生計方法的導入
5.2 社會影響評估的可持續生計(SIA—SL)評估模型
5.2.1 不同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及對比
5.2.2 DFID框架對於SIA的適用性分析
5.2.3 基於DFID的SIA—SL評估模型
5.3 SIA-SL評估變數及其測度指數的構成
5.3.1 生計資本評估變數
5.3.2 本土化的生計資本測度指數析出
5.3.3 SIA—SL測度指數構成
5.4 評估數據的獲取、處理與分析方法
5.4.1 數據獲取方法
5.4.2 數據處理技術
5.4.3 分析過程
本章小結
6 社區協定方法
6.1 社區協定方法框架及其有效性討論
6.1.1 社區協定產生與發展
6.1.2 社區協定方法基本框架
6.1.3 相關理論視角下有效性討論
6.1.4 項目與社區合作關係視角下有效性論證
6.2 案例剖析:一個本土社區協定雛形
6.2.1 案例事件始末
6.2.2 案例折射的社區協定特徵
6.2.3 社區協定情境下重塑案例工程拆遷工作
6.3 社區協定本土化討論
6.3.1 套用的前提條件
6.3.2 社區協定條款討論
6.3.3 社區協定的多樣性形式
本章小結
7 面向過程的評估模式:社區互動論壇
7.1 評估模式討論與選擇
7.1.1 評估模式的核心:公眾參與
7.1.2 社會影響評估的公眾參與方式:社區互動論壇
7.1.3 基於社區互動論壇的SIA模式基本框架
7.2 論壇第一階段:確定評估範圍和社區參與者
7.2.1 評估社區的選擇
7.2.2 社區成員的選擇
7.2.3 論壇其他準備活動
7.3 論壇第二階段:獲取社區基線數據
7.3.1 社會剖面描述
7.3.2 社會剖面數據的獲取
7.3.3 社會基線數據處理
7.4 論壇第三階段:以本位建構識別社區關鍵問題
7.4.1 識別方法:半結構小組技術
7.4.2 識別的初期工作
7.4.3 關鍵問題判斷過程
7.5 論壇第四階段:以共同性建構協商解決問題
7.5.1 論壇共同性建構困境及解決
7.5.2 共同性建構的達成
7.5.3 共同性建構的發展和延伸
7.6 社區互動論壇的適用性討論
7.6.1 社區互動論壇適用性探討
7.6.2 社區互動論壇的限制因素
7.6.3 社區互動論壇的動力提升
本章小結
8 社區調查方法的增進:凱利方格技術
8.1 凱利方格技術及其在SIA中套用的方法框架
8.1.1 凱利方格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8.1.2 凱利方格技術的核心結構
8.1.3 項目本位建構調查方法框架
8.2 主題的確定與訪談元素篩選
8.2.1 主題的確定
8.2.2 基於主題的訪談元素範圍劃分
8.2.3 訪談元素的篩選方法
8.3 建構抽取
8.3.1 訪談樣本的確定
8.3.2 訪談組織與最佳化
8.3.3 建構形成與整合
8.4 建構評價與數據分析
8.4.1 量表法評價建構
8.4.2 定性分析
8.4.3 定量分析
8.4.4 結果綜合分析與變化趨勢預測
本章小結
9 試點套用:明湖工程社會影響評估
9.1 明湖工程概況
9.1.1 項目開發規劃方案
9.1.2 項目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
9.1.3 受項目影響的社區與居民範圍
9.2 社區調查方案及實施
9.2.1 評估社區和對照社區的選擇
9.2.2 調查設計
9.2.3 調查實施過程
9.3 基於凱利方格法的建構調查與研究
9.3.1 主題確定與元素篩選
9.3.2 建構抽取
9.3.3 建構評價與分析
9.3.4 評估社區居民的項目建構提取分析
9.3.5 評估社區的生計狀況
9.4 明湖工程失地農民可持續生計評估
9.4.1 評估社區與對照社區的生計資本量化與對比
9.4.2 評估社區與對照社區的拆遷安置政策與方案對比
9.4.3 評估社區生計策略預測
9.4.4 評估社區生計結果預測
9.5 明湖工程受影響社區的脆弱性評估
9.6 評估綜合結論與相關建議
9.6.1 社區的社會變遷過程和社會後果預測
9.6.2 明湖工程移民拆遷安置社區生計改善建議
9.6.3 明湖工程移民拆遷安置政策和方案的改進建議
本章小結
附錄A 社區(村)居民委員會訪談問卷
附錄B 社區(村)基礎設施實地觀察調查表
附錄C 原住民個人、家庭和社區情況調查問卷(實驗組)
附錄D 原住民個人、家庭和社區情況調查問卷(對照組)
附錄E 明湖工程凱利方格調查量表
附錄F 明湖工程項目原住民個人、家庭和社區情況社會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