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文化

非行文化,又稱“反文化”。是指與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文化相悖離甚至相對抗的一種亞文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西方國家出現大量的非行團體,尤其是青少年非行團體所倡導並奉行的生活方式、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完全悖離了傳統和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方向,給社會生活及觀念帶來極大衝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行文化
  • 定義:與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文化相悖離甚至相對抗的一種亞文化
  • 別名:反文化
1958年美國學者科恩將這種非功利主義的、及時行樂、懷疑、否定和破壞一切的文化現象概括為非行文化這一概念。研究者發現,非行文化主要出現在:(1)貧民區。因為生活在貧民區的社會下層,是社會的非既得利益者,他們仇恨社會及社會現行秩序,企圖打破這一切;(2)移民區。移民原有的文化與移居地社會主文化相衝突,如果未有很好調適,便會形成反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