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編輯實驗教程》是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秋生、 江帆。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線性編輯實驗教程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作者:黃秋生 江帆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101484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構成
第二節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優勢
第三節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現狀與發展
第二單元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操作
實驗一 建立工程
實驗二 非線性編輯設定
一、系統設定
二、工程設定
三、播放設定和聲道設定
四、輸出設定
五、路徑設定
實驗三 素材採集
一、採集準備
二、輸入輸出設定
三、設定素材信息
實驗四 視音頻編輯
一、素材剪輯
二、片段監視器和序列監視器
三、切點編輯器
實驗五 節目輸出
一、合成輸出視窗
二、錄製輸出視窗
三、歷史浮動視窗
四、調音台
五、矢量示波器
六、顯示內容和範圍
第三單元 視頻特技
實驗六 運動變換
實驗七 橫縱比變換
實驗八 色度鍵/色度鍵陰影增強
實驗九 色彩校正/選擇性色彩校正
實驗十三 維變換
實驗十一 亮度鍵
實驗十二 蒙片
實驗十三 材質板
實驗十四 卷頁
實驗十五 陰影
實驗十六 散焦
實驗十七 動態遮罩
實驗十八 局部馬賽克
實驗十九 無級變速
第四單元 視頻掃換特技
實驗二十 淡入淡出
一、單色淡入淡出
二、淡入淡出/淡入淡出(多方式)
實驗二十一 劃像
第五單元 字幕
實驗二十二 靜幀字幕
實驗二十三 特技字幕的製作
實驗二十四 多層字幕的製作
實驗二十五 滾屏字幕的製作
實驗二十六 唱詞字幕的製作
實驗二十七 手繪動畫字幕的製作
實驗二十八 動畫字幕的添加
實驗二十九 字幕模板庫的套用
第六單元 音頻特技
實驗三十 合唱效果
一、音頻參數列表
二、合唱特技製作
實驗三十一 聲音壓縮
一、壓縮器參數
二、聲音壓縮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二 聲音失真效果
一、失真參數列表
二、失真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三 回聲效果
一、回聲參數列表
二、回聲特技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四 環境迴響
一、環境迴響參數列表
二、環境迴響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五 顫音效果
一、顫音效果參數列表
二、顫音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六 聲音過濾
一、聲音過濾參數列表
二、聲音過濾特技製作
實驗三十七 聲相調節
一、聲相調節參數列表
二、聲相特技效果製作
實驗三十八 聲音均衡調節
一、參數均衡參數列表
二、參數均衡特技製作
實驗三十九 聲音波形混響
一、波形混響參數列表
二、波形混響特技製作
實驗四十 聲道交換
一、聲道交換參數列表
二、聲道交換特技製作
第七單元 實例套用
實驗四十一 新聞節目製作
實驗四十二 宣傳片頭製作
一、第一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二、第二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三、第三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四、第四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五、第五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六、第六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七、第七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八、第八段畫面的製作過程
第八單元 快捷鍵操作
一、編輯快捷鍵
二、序列上的快捷操作
三、字幕編輯快捷操作
參考書目
後記
文摘
在這次實驗當中,我們將根據喜瑪拉雅非線性編輯系統提供的特技功能,學習如何添加和調整視頻掃換特技(淡人淡出、劃像、卷頁);認識視頻特技與畫面內容如何完美配合以及視頻特技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
實驗原理
在剪輯影片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從一個場面的鏡頭切換到另一個場面的鏡頭中去,同時標誌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的情況。鏡頭的這種組接,按照技巧的使用情況,可以分為有技巧組接和無技巧組接兩大類。
無技巧組接是指不用任何視頻特技,而是直接用鏡頭的自然過渡來連線鏡頭或段落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切”。這種銜接使觀眾看不到“剪輯的痕跡”,具有順理成章之感。無技巧組接的關鍵在於尋找合理的轉換因素和適當的造型因素,使上下鏡頭建立起視覺的連貫性和時空轉換的合理性。
有技巧組接是指用視頻特技生成的技巧性畫面來完成鏡頭的分隔和轉換。現代電子技術創作了豐富多彩的視覺樣式和視覺效果,使畫面的組接更加靈活多樣。鏡頭組接的要求是:自然、流暢、有機、深刻,給觀眾的視覺感受、情緒感受、心理感受要舒適、自然、生動,具有美感。常用的技巧組接方式有以下幾種:
1.淡變
淡變是相鄰兩鏡頭畫面在某一段時間內相互漸變產生的組接方式。淡變的特點是第一個畫面慢慢隱沒,第二個畫面慢慢顯現,所以又稱為“淡入淡出”或“漸顯漸隱”,通常結合一起使用。這種轉換技巧多用在場與場之間的轉換,可以給觀眾的視覺以短暫的休息,同時造成時間與空間的間隔作用,還能延伸情緒和調整節奏。“漸顯”、“漸隱”的過程主要根據情節的發展和節奏的需要而定。電視節目中淡變技巧製作的長度一般是2秒,淡出淡人合併使用時的銜接長度為4秒。
後記
電視編輯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它要求編輯人員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藝術修養。考慮到電視編輯理論以課堂講授為主,本教材主要著重於技術操作的層面,同時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實例,以幫助同學們學習和理解。
由於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許多疏漏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序言
事隔近40年,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令人瞠目結舌,而多媒介的傳播方式同樣使人耳目一新。最起碼來說,網路傳播速度的迅捷和在全球範圍的普及使人類信息傳播從手段、方法、技巧直至理念都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它一反以前報紙、電台、電視台點對面的單向傳播和各自獨立的傳播方式,形成了雙向互動、多媒介融合、優勢互補的新格局。這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方式,改變了文科和理工科分離的人才培養模式,淡化了新聞與傳播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界限,因此對高校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半個多世紀來,我國高等院校新聞與傳播類人才培養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重課堂而輕實驗,重理論而輕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明顯偏弱。近七八年雖有較大的改觀,但仍與教育部的人才培養要求和社會用人需求有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與多數學校無完善的實驗教學環境與設施,與全國至今無一部正規出版的配套的實驗教材,也與辦學者的人才培養理念有極大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