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社會

非物質社會

本書是一部內容廣泛、見解深刻的極有分量的論文集,其作者一批活躍在當代西方文壇上的文化名人、著名設計學家和科學家,有些還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他們的觀點對當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雖然這些論文題目各不相同,論述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對後現代社會及其非物質性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物質社會
  • 作者:第亞尼 
  • ISBN:7220039611
  • 定價:18 元
基本簡介,內容提要,作者簡介,馬克·第亞尼,滕守堯,作品目錄,

基本簡介

非物質社會:後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美學·設計·藝術教育叢書
作者:(法)第亞尼 編著,滕守堯 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1
ISBN:7220039611
字數:200000
印次:2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18 元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內容廣泛、見解深刻的極有分量的論文集,其作者一批活躍在當代西方文壇上的文化名人、著名設計學家和科學家,有些還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他們的觀點對當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雖然這些論文題目各不相同,論述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對後現代社會及其非物質性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有的回答了什麼是非物質社會的問題;有的論述了設計在這個非物質社會中發生了什麼樣的本質變化、如何影響當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並逐漸取得壓倒一切的重要地位問題;有的論述了設計如何向藝術靠攏並逐漸成為科學和藝術之間的橋樑的問題;有的闡述了這一非物質時代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應該如何自我設計的問題;有的論述了數位化社會可能的利弊。但軸心問題還是設計。正如Marco Diani開篇伊始指出的:以電腦為中心的生活開闢了一條新的地平線。在關於技術的本質和後果的大辯論後,設計的作用將會在以後的若干年中戲劇化地增加。隨著其重要性的擴大,設計的本質也要改變。為使讀者更容易地讀懂這本書,本前言將就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一番簡要闡述。

作者簡介

馬克·第亞尼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巴黎國家科研中心主任,曾於1985-1990年期間,在美國西北大學作訪問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學和美學等方面的研究。發表文章80多篇,主要涉及新技術、組織變革、工作社會學和當代社會理論等領域。著作有《重構建築理論》和《自動化智慧》等。

滕守堯

1945年生,山東人,曾先後就讀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美學專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兼職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審美心理描述》、《藝術社會學描述》、《中國懷疑論傳統》、《文化的邊緣》、《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道與中國文化》等14部,美學譯著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等7部,文學譯著8部。

作品目錄

目錄
總序
譯者前言
1 非物質社會的設計:走向藝術與科學之間的邊緣地帶
(1)設計者在設計產品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使用者對這些產品的感受或經驗
(2)相對於系列性產品的變異性產品
(3)自我時尚技術
2 後現代設計:既是藝術的,又是可教可學的
3 設計者的自我設計
4 利與弊的衡量
5 結語
作者前言
第1章 非物質性主導
1 設計、技術及後工業社會的未來
2 從功能到幻想:對工業品的提問
3 設計/此在/計畫
4 形式激發功能
5 是否過去的一切都會影響設計者?如果是,是怎樣影響的?
6 走出一條新路
第2章 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解構
1 利奧塔德:理想主義和啟蒙主義的敘事的危機
2 哈貝瑪斯:後現代主義即未完成其工程的現代主義
3 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解構
4 按照Richard Rorty與Stanley Fish,後現代主義和實證主義都是對哲學的拒斥
5 Gianni Vattmo與弱思維
(1)克服現代主義之不可能
(2)排除哲學之不可能
(3)改造與克服
6 結語
第3章 設計與非物質性:後工業社會中設計是什麼樣子?
第4章 在第三千年的門檻上:新的貧困
第5章 自我-時尚技術:超越工業產品的普及性和變化性
第6章 1984刻畫——一個關於設計的幻覺故事
第7章 擴展設計的邊界:產品環境與新的用戶
第8章 設計科學:創造人造物的學問
第9章 目標和問題
第10章 交流美學、互動參與、交流與表現的藝術系統
第11章 語言程式和元語言迷惑
第12章 人,金錢,時間——信用邏輯是否等於現代邏輯?
第13章 後現代部落
第14章 走向數位化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