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8輯)》是2015年12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編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8輯)
- 作者: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1日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17813446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8輯)》是2015年12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編寫。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8輯)》是2015年12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編寫。內容簡介 陳華文編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8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是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從不同的學科視域出發,探討“遺產保護”“遺產指定”“遺產開發”等遺產研究熱點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構建“大交叉”“大融合”的文化遺產研究共識,所刊登研究成果內容涉及遺產理論、遺產政策、記憶遺產、工業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傳統工藝技術...
38.《大傳統與小傳統:明清時期魯西地區的碧霞元君信仰》,《地方文化研究》2021年第6期。39.《2020年運河學研究綜述》,《運河學研究》集刊第7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0.《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以臨清貢磚燒制技藝為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14輯,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21年。4...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4輯)《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4輯)》是一本圖書,作者是陳華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1輯)》共收錄19篇論文,分為三大部分 內容介紹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1輯)》共收錄19篇論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了當前部分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的理論探討;第二部分,個案研究。筆者從畲族三月三傳統節日個案出發,著力探討了節日民俗保護中的...
《阿來研究:第8輯》是2018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術研究文集,收錄論文約20篇,主要內容為當代著名作家阿來的作品介紹、評價和研究,同時涉及文化人類學研究、民間文學和口傳文學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前沿課題。該書所收論文代表了上述領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作者簡介 陳...
研究領域 民間敘事、諺語、民間信仰、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學術史與基本理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獲獎情況 2021年8月,經所在單位主管部門批准,接受美國民俗學會授予“國際會士”榮譽 2021年7月,專著《中國民間文學史·諺語卷》與所在系列其他著作一道,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2019年10月,...
5、《本土化文明傳承的載體——阿拉伯字母體系的拼音“小經”文字調查與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12月。6、《試論蘇非派奇蹟觀念及其對新疆的影響》,《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2006年11月。7、《喀喇汗王朝名稱雜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8、...
13.《先秦墓葬形式初探》《紀念山東大學考古專業創建20周年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14.《泗水尹家城第二、三次發掘簡報》,《考古》1985年第7期;15.《談對岳石文化的認識》,《山東大學文科論文集刊》1984年。學術兼職 分別擔任濟南市、山東省文物專家組成員、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 。
胡小偉認為,三國歷史人物關羽的形象以及其所代表的“忠義仁勇智信”價值體系,已成為中華道德形象的重要符號,在全球華人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海峽兩岸華人中具有極大的文化認同感。而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關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已經涵蓋到了多個方面。“從目前看來,美術雕塑、戲曲曲藝、官方及民間...
20《海外華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借鑑——以新加坡的保護傳承潮州歌謠為例》,載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874至885。21《潮州學是一門國際性的學問——兼評》,載《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二期。22《草創時期德教的建構...
4. 共融與變遷——民間美術的歷史流變現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2014第7輯. 1/2 5. 民間美術的數位化與非數位化保護,美與時代•美術學刊,2014第4期. 1/1 6. 民間美術的空間處理與意識表達,美與時代,2012年第7期. 1/1 7. 民間美術的集體性特徵淺析,美術界,2011年2期. 1/1 作品主要參展 ...
黎國韜,男,1973年10月1日生於廣州,祖籍廣東省東莞市,1992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相繼取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博士畢業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2005年,同校歷史學博士後出站;2006年,任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3年6月,晉升教授,並任華南師範大學嶺南文化研...
2. 主編《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一套全面發掘、整理廣東人文名山西樵山及周邊地區歷史文獻、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型叢書,書籍總量達300種左右,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已出版100餘種200多冊。3. 主編《“中華文明視野下的西樵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4....
13.走近麗水鼓詞傳統:文本背後的傳承人,浙江歷史文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14.浙西南鼓詞《陳十四夫人傳》表演傳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四輯,學苑出版社,2011年08月;15.簡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職教論壇,2012年34期;16.廟會文化在構建和諧鄉村中的意義與作用,學術交流,2012年第5期...
42. 《韓國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的中文翻譯方案研究》,《翻譯學研究》19-3, 2018.9 KCI 核心期刊 (3)專著(含合著、合編)1.《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所藏古書提要》(12冊)(合著),延世大學國學研究院編,首爾:平民社, 2004.11-2009.2 2.《中國文學的主題探究》(合著),首爾:韓國文化社,2005.3 ...
長期作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班成員展開《中國古代出土資料及其背景》研究,參與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費助成基礎研究《新出土史料所見古代東亞世界之諸相——漢字文化圈中的地域性》、愛媛大學“資料學”研究等海外簡帛學研究項目。開設課程 在復旦大學開設本科生專業必修課《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論》、《專業論文寫作》(...
、“長城經濟史”、“長城文化史”、“長城觀念史”、“長城圖籍史”、“長城地圖史”等理論概念與研究範式,發現了存世最早的長城全圖,主張結合傳世文獻、田野考察與文物考古,對長城展開整體研究,構建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長城理論框架與解釋體系,強調對長城展開整體保護,不僅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也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詞審定委員會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分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驗收專家 ,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兼體育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體育歷史文化學刊》集刊主編 。國內多所大學 特聘教授 。個人成就 學術成就與項目策劃 主要研究方向:體育史學、奧林匹克...
王銘,歷史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碩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文化遺產專業負責人、北京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禮制史、中古墓葬考古、北京文化遺產尤其大運河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研究。 論文:(一)專題論文 1、《唐宋墓葬中的仰觀伏聽俑與聖人象徵》,...
13、羅宏才.主持文化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年度研究報告》,項目編號:CCITRC201505,2015年10月。主要作品 1、《中國文物古蹟集粹》,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2、主編《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第三卷《王朝都會》,遼寧美術出版社,2004年8月。3、執行主編《抗戰中的文化責任—西北...
《文脈: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的實質所在》(署名:隴菲)北京,《光明日報》,2010年11月5日第09版。《“二生三”之“三”》 (署名:隴菲)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會刊《國學論衡》第四輯,第1-4頁。《終身學習 —— 文化之正道》(署名:隴菲)北京,...
1984年—1998年參予創辦西北民族研究所,任副所長、所長、教授(1987)、研究生導師(1991),獲國務院特貼(1992)、全國優秀教師(1993)。曾為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主編,西北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寧夏大學回族文化研究院、內蒙古師範大學等兼職教授;兼任國家...
2018年8月1日至4日參加在內蒙古財經大學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高校文化管理類學科建設聯席會議並做報告,報告題目:《擺拍與日常: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的民間賽社儀式探微》。2018年3月20日至26日參加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北美中國口傳暨表演文學研究會2018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報告,報告題目:Shifu, Bald grandmother...
研究著作 1、《漢魏名士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 (2011年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辛亥革命前後的延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英譯漢)(陝西省社科聯2013年優秀社科普及作品獎)出版圖書 課題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陝北歷史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項目編號:07BZS043)...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2006年會計碩士聯考用書》(邏輯分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大學校園與崑曲——以清華和北大為例》,第三屆中國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7月,蘇州 《韓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所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第2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8月 ...
22.《小經文獻與語言學相關問題初探》,《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23.《本土化文明傳承的載體——阿拉伯字母體系的拼音“小經”文字調查與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24.《試論蘇非派奇蹟觀念及其對新疆的影響》,《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2006年;25.《...
L、《黎族早期的物質文化》——《首屆黎族文化論壇文集》,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版。M、《海南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社會發展》——《包容與和諧:增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相互了解》論文集,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版。N、《元朝對黎族的治理》——《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十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9. 呂炳斌(第一作者):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的法律問題研究,載《體育與科學》2013年第3期。10. 呂炳斌:《著作權法關於版式設計權的修改研究》,載《中國出版》2012年10月第19期。(南大文科一流期刊)CSSCI來源集刊 1. 呂炳斌:《專利契約論的二元範式》,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2年秋季卷,總第38卷...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赴台灣中央大學任客座教授。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古代文學、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中大自設)三個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生;同時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遺產》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