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是2009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年英 。本書包括四章,內容為全球化語境中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模式,湘、黔、桂邊地民族文化空間及其當代轉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地方性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
  • 作者: 潘年英 
  • ISBN: 9787221085429
  •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5-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版 次: 1
頁 數: 23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文化>世界各國文化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擬從理論分析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角度,努力破解發展與保護的難題。其基本思路是:在全球化語境中探討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對西南邊地少數民族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歷史進行考察;通過對生態博物館的實地考察,來討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模式的有效性及存在的問題;從湘、黔、桂、鄂邊地民族文化空間及其在當代的轉型的實際考察來評估傳統的再造與重塑功能;通過對具體的保護個案的考察和分析來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如何尊重和利用地方性知識的問題。  自新世紀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詞頻繁出現於人們的生活視野,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更是於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舉行的第三十二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從而制定了一些原則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公約》同時呼籲世界各國各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落實更加具體而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本書作者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來考察和總結洲黔桂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歷史和現實經驗的。作者通過多年艱苦的田野作業,對西南邊地少數民族保護非物質文化的各種傳統經驗進行了清理和總結,其中,“傳統歌謠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旅遊開發與本土文化保護相結合”、“建立生態博物館”等文化保護模式均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和廣泛的現實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在發展中保護:
全球化語境中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球化與本土意識
從民間文化到非物質文化
發展與保護的矛盾
在發展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
“雙贏”結果的期待與尋求
第二章 生態博物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模式
生態博物館的相關背景
貴州生態博物館群概況
文化大變遷
傳統的延續
梭戛生態博物館的意義
保護的具體措施和手段
保護的過程
效果評估
難以迴避的矛盾
基於“國情不同”下的“文本”變異
從矛盾走向畸變
“文本”變異的原因分析
梭戛個案的反思和啟示
“貴州生態博物館群”評估
第三章 傳統的再造與重塑:
湘、黔、桂邊地民族文化空間及其當代轉型
黔東南:迷人的遠方
從郎德到西江
適度開發
並置的文明
歷史的延伸
古今鳳凰
變味的“遺產”
第四章 遺產中的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地方性知識
相遇
覺悟
從“原始”到“現代”到“後現代”
讓傳統歌謠走進現代課堂
巨洞的故事
從保護一棵古樹開始的文化自覺
“地方特色”的重新發現和認識
通過“辦節”來復興傳統
依然傳承著的文化密碼
傳統與現代的交響
重新唱響的侗族大歌
捷報
夏天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