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髓移植

非清髓移植是以TBI結合CTX對C57BL/6小鼠進行預處理,回輸經rhG-CSF動員後的BALB/C小鼠造血幹細胞,建立非清髓性異基因PBSCT混合嵌合體模。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概述,研究,論文,

基本介紹

研究非清髓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PBSCT)後混合嵌合體經輸注致敏供者淋巴細胞,對於嵌合狀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免疫重建等方面的影響,並探討其可能機制。

概述

回輸經受鼠皮膚致敏的或未致敏的供鼠淋巴細胞,觀察其表型變化及造血重建;對肝臟、皮膚、小腸等器官行病理檢查,結合一般情況判斷GVHD情況;以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對受鼠嵌合狀態進行半定量分析;通過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及流式細胞術檢測T細胞亞群評價移植後免疫狀態。數據資料以(x|-)±s表示,用SPSS10.0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判斷均數差異顯著性,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C組致敏後的DLI受鼠(黑色)無一例出現GVHD,造血恢復較未致敏DLI組慢,60天時轉變為CC,表型明顯呈現為供鼠(白色)特徵,CD4~+/CD8~+比值在DLI後早期下降,半月後有所升高

研究

美國西雅圖Mielcarek等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比較常規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與非清髓性HSCT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特點。結果顯示,對於50歲以上的患者,非清髓性移植可能比常規移植有一定優勢。
該研究共納入96例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非清髓性移植,52例接受常規清髓性移植。前者中位年齡54歲,後者中位年齡56歲。96例患者中,54例接受同胞HLA相合移植,42例接受HLA相合非血緣移植。
非清髓組預處理方案為:移植前1天單用小劑量全身照射(TBI,2Gy,或在移植前第4天至移植前第2天加用氟達拉濱30mg/m2/d。移植後採用霉酚酸酯(MMF)和環孢素(CSP)進行免疫抑制治療。
常規組中,87%患者採用包含TBI的預處理方案,13%採用非TBI方案;87%患者採用CSP加甲氨蝶呤(MTX)預防GVHD,13%採用CSP加MMF。非清髓組與常規組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39%和19%,低危患者分別為16%和42%(P=0.003)。
結果顯示,非清髓組與常規組移植後Ⅱ~Ⅳ度急性GVHD累計發生率分別為64%對85%(P=0.001),Ⅲ~Ⅳ度急性GVHD累計發生率分別為14%對27%(P=0.08)。中位隨訪期分別為13.9個月和11.1個月,兩組慢性廣泛性GVHD發生率無顯著差異(73%對71%,P=0.96);非清髓組需開始使用皮質激素治療GVHD的時間,較常規組延遲2個月(0.95個月對3個月,P<0.001),延遲使用激素與非清髓組移植後6~12個月皮膚和嚴重腸道併發症發生率增高相關。非清髓組患者移植後100天出現的GVHD更多表現為急性GVHD特點。移植後最初3個月內,非清髓組需使用皮質激素的患者顯著較少(P≤0.02),且全身免疫抑制劑使用量也相對較小。非清髓組患者移植後總體生存率(OS)有優於常規組的趨勢(64%對50%,P=0.06)。
點評
該研究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非清髓性移植的特點。但由於是回顧性研究,兩組患者的移植方式(同胞/非血緣)、GHVD預防方式(CSP+MMF/CSP+MTX)等方面可比性差,病例數也較少,因而結論可靠性尚待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

論文

引言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合併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極少見,我科曾發現1例,並成功地進行非清髓性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non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planta-tion,NAST),特報導如下。1病例資料患者,男性,48歲,因“確診CLL8a余,確診CML2a余”入院。患者1995年1月起無誘因出現下肢浮腫,於我院確診為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經潑尼松、環磷醯胺(CTX)及中藥等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但8月份複查血常規時發現“白細胞高”,9月8日至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查體脾大肋下2.5cm,淺表淋巴結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