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褐斑病又稱葉斑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菊灰星尾孢引起的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片上生幾個乃至幾十個圓形或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展成直徑1-8mm病斑。病斑中央暗灰色,邊緣具隆起的褐色線紋,外圍紫褐色,病斑兩面有時可見暗綠色霉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為害作物,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又稱葉斑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形態特徵
菊灰星尾孢子座褐色不發達。分生孢子梗淺欖褐色,密集叢生,直或略彎,有屈曲,偶膨大,頂端平切,孢子痕大。分生孢子五色,基部平切,針形,頂端尖或稍曲,具6-8個隔膜,大小53~90×2.5-4.2(微米)。非洲菊尾孢霉子實體生在葉兩面。分生孢子梗曲膝狀,淺褐色,分隔多,大小70- 170×4-5(微米)。分生孢子無色,細棍棒形,直或彎,基部近平截,大小80~380×3-4(微米),具分隔8-30個。
為害作物
非洲菊
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絲塊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氣溫達到28℃,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經幾天潛育開始發病。一般華北於5月下旬開始發病,7-9月發生嚴重,南方發病較早,冬季溫暖,霧大露重常發生。棚室栽培非洲菊常年均可發生,有時延續到11-12月。地塊陰濕偏鹼、陽光不足、排水不良或濕氣滯留,氮肥過多易發病,棚室濕度大通風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擇疏鬆、肥沃的腐葉土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栽植非洲菊。(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堆肥或腐熟有機肥。(3)棚室栽培時注意通風降濕,溫度控制在25℃左右,相對濕度不宜超過76%,防止葉面結露。(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