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非洲海雕是一種中型猛禽,雌性比雄性大。身長74-84厘米,翼展170-200厘米,雄鳥體重1990-2500克,雌鳥體重3170-3600克,壽命12年。它們的外型獨特全身大多呈棕色,強有力的翅膀長而寬圓則呈黑色。頭部、頸部、胸部和尾部呈雪白色,腹部和肩膀呈現漂亮的棕色調,喙呈黃色,尖端有一黑斑駁。腿黃色,利爪。蒼白的面頰與黑帽形成鮮明的對比。胸部有廣泛是白色帶。翅膀和翕上可見條紋狀羽毛。尾巴的基部白色。亞成鳥鳥腿灰色,到5歲才能全部長成成鳥的羽毛。
棲息環境
非洲海雕主要活動於淡水湖泊、沼澤、河流和海岸,有時亦會出現在河口附近。頻繁出現在近水的森林或林地邊緣,因為它們需要一個高度很高的觀測點,以充分監視其狩獵的領地。這個區域通常並不大,如果這個觀測點位於一個大型湖泊的邊緣,不超過2平方公里。如果是一條小河附近,則可以測量到15公里左右。
生活習性
主要的食物是魚。它們在樹上看到魚後,就會突然向下俯衝,在水面伸出爪子,把魚抓牢,再拉出水面,帶回棲息的樹上進食。若一隻非洲海雕嘗試捕捉一尾體重超於1.8千克的魚的話,它就很可能會因負荷不住魚的重量,只好抓住魚,用自己的一雙翅膀充當槳往岸邊游。它們也吃水鳥、小龜、幼鱷魚和腐肉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旅鳥:埃及。
繁殖方式
非洲海雕的繁殖季節是在旱季的,那時,所有地方的水位都降到很低。配偶是終生制,夫妻通常都會築建兩個或更多的巢,不斷重覆地使用。由於一個巢會不斷地被擴建和使用,因此非洲海雕的巢可以是很大的,一些巢的大小甚至可達2米寬及1.2米深。巢通常築在大樹上,材料一般為樹皮及其他木料。
雌性每次會產1到3枚卵,這些卵一般為白色,上帶一些紅色斑駁。孵卵工作大部分是由雌性承擔,但當雌性出外捕獵時,雄性亦會協助孵卵。一般而言,孵蛋的工作為期約42到45天。幼鳥並不一定會同時孵出,而通常第一隻鳥孵出到最後一隻孵出的時間會相隔數天,而最大的一隻幼鳥會把其他所有幼鳥都給殺掉。幼鳥長羽毛的時間長約70到75天,在約8星期之後,幼鳥就已能自行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