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傷

非機動車交通事故中形成的人體損傷為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傷,常見的主要是腳踏車三輪車,部分地區也有馬車。與機動車相比,非機動車的車速慢,重量小,其衝撞力也相應較小,造成的損傷相應較輕。但若受傷者為老年人則後果更為嚴重,易造成嚴重損傷如顱骨骨折、顱內出血和肢體骨折,甚至可因顱腦損傷致死,也可因損傷致其長期臥床治療而使原患疾病加重,或身體抵抗力下降合併肺部感染引起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傷
  • 類型:腳踏車,三輪車,也有馬車
  • 損傷程度:較輕
  • 損傷特點:4類
特點,法醫鑑定,

特點

非機動車造成行人損傷的特點
以下肢傷最多見,其次為上肢傷。損傷多較輕,常為挫擦傷,有時可見撕裂傷,而肌腱傷和骨折較少。
(1)衝撞傷:多由非機動車的前輪、把手及車身兩側的突出部件碰撞造成,出現挫擦傷、扭傷、甚至撕裂傷和骨折,當重力撞擊左季肋部或左腹部時可致脾破裂,伴有腸穿孔和腹膜後血腫,可因大出血休克致死。
(2)摔跌傷:行人被非機動車衝撞後摔跌在地面或其他物體上造成挫擦傷、扭傷、四肢骨折、腦震盪,老年人甚至顱骨骨折、顱內出血而致死。
(3)輾壓傷:非機動車重量不大,故輾壓造成的損傷一般不重,但如馬車或載貨的三輪車輾壓則可造成較嚴重損傷如骨折、出血甚至內臟破裂和出血性休克。
腳踏車騎車者損傷的特點
非機動車交通事故主要是腳踏車事故,所以僅就腳踏車騎車者的損傷特點予以敘述。
(1)腳踏車之間相互碰撞:雙方騎車者損傷部位以下肢和上肢損傷為多見,其次為胸部和頭部;損傷類型以摔傷為主,表現為擦傷、挫傷、扭傷和骨折。腳踏車騎車者在小腿和足踝部內側常出現腳踏車腳蹬、牙盤的鏈條造成的損傷,其鞋和褲腿也常伴有腳踏車鏈條的油漬。
(2)腳踏車與機動車相互碰撞:損傷部位以頭部最常見,其次為下肢和上肢;損傷類型以撞擊傷為主,其次為摔傷和輾壓傷。腳踏車連人帶車倒地,且人車分離較遠,常造成頭部、胸部、脊椎、骨盆和四肢較嚴重的衝撞傷、摔跌傷和輾壓傷,往往因顱骨骨折、顱內出血和腦組織挫裂出血引起死亡。騎車人突然撞至非機動車車把,可致脾、肝破裂或腸穿孔、腹膜後血腫等損傷。
(3)腳踏車撞行人事故:腳踏車碰撞行人後因失去平衡而倒地,騎車者往往因緩慢倒地而形成較輕的挫擦傷和扭傷,少部分可因騎車速度較快或下坡路段碰撞行人後失控倒地造成骨折。
非機動車乘座人損傷的特點
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時,非機動車乘座人的損傷類似於機車乘員損傷的特點;非機動車之間相撞或撞固定物或行人時,非機動車乘座人的損傷一般較輕;非機動車(主要是腳踏車)在騎行中由於乘座人不注意防護也易出現下肢損傷,特別是小兒乘坐時因雙腿垂於後輪兩側,足跟靠近車輪而易與轉動的車輪摩擦甚至卡於車輪輻條之間而易造成踝部和跟部腫脹、挫傷、挫裂或撕裂傷,少部分甚至出現骨折。
非機動車推車人損傷的特點
多見於騎車者橫過道路或路口時被機動車碰撞而發生的事故。非機動車及其推車人常倒在一起或相距不遠,較多被機動車輾壓。推車人身體被機動車碰撞往往出現被撞側下肢橫行挫擦傷或骨折,對側下肢則出現與所推非機動車相碰擦的痕跡和較輕微的損傷。

法醫鑑定

確定是何種車輛所致損傷
根據人體損傷的性狀特點,結合現場勘查、調查情況和車輛痕跡檢驗,分析判斷是何種機動車或何種非機動車所致,是否本次事故所致。
確定死因
對非機動車事故的死者屍體進行體表檢驗和屍體解剖以鑑定死因,並需特別注意死者生前有無原患疾病和傷殘及其與死因的關係。
分析推或騎非機動車
根據人體損傷部位、形態、方向和現場人車分離拋落軌跡、血跡和脫落組織分布以及現場痕跡勘查情況,分析研究損傷形成機制和人車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推斷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當事人是推或騎非機動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