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非篇

《非是非篇》是黃文山所著作品,出自於《黃文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非是非篇
  • 作者:黃文山
  • 作品出處:黃文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老學究之罵人,輒曰:混亂黑白,淆亂是非。及其立說也,則曰:公是公非,質諸後世。是則彼固非不知是非之當辨,但其所謂是非,未必即是非耳。武王伐紂,伯夷叔齊以“以暴易暴”加之,仲尼則稱之曰:“武湯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斯二說,其誰是耶?其誰非耶?今得一言以決之曰:有益於人類社會者為善,善,是也;有害於人類社會者為惡,惡,非也。武王革命,所以救民於水火之中,善也,善故是。然伯夷叔齊果非耶?史遷作傳,則稱之矣,退之為頌,則聖之矣,曰:伯夷叔齊之所持為善者,黃農虞夏不以武力取人之政府,而以己之政府代之。然則彼何嘗盡非?是非之分歧如此其難定也,故孔子主張正名。正名者,是己之所是,而非人之所是也。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其人數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而非人之義。墨子惡之,故說尚同,又以為辯論可以定是非,故曰:辯爭,彼也,辯勝,當也。然即使其辯勝,其果當耶?吾嘗見有以戰勝有益無益為題而辯論,其所得之結果,正者勝而反者負矣,若此可謂之真是非耶?墨子日非之曰:“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今至大為不義而攻國,則弗之非,從而譽之,謂之義……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黑白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而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請引伸之曰:窮人竊一斗之粟以救夕旦,則曰賊;政府剝人民之生產以安其逸樂,則曰賦。就字形言之,賊從貝,從戎,賦從貝從武,二者之罪,以後為甚,而天下之待迂之者,則反之。今日之所謂正當之理,幾何不見其為非也。十五世紀之間,歐洲教皇之權達於極度,自笛卡兒作《方法論》,於是懷疑之說興,世俗之所謂是非,有見其未當者,皆進前而摧陷之,廓清之。以故亞里士多德之所傳說,耶穌基督之所垂訓,乃至古今中外賢哲之同稱道,一世人所信據之理,苟返之於吾心而有所未安,則棄之如敝屣。出吾之所有,以與古今中外賢哲挑戰。至是上帝萬能之說破,而中國三綱五常為天經地義之道滅,是非於是始明。
求誠去妄之學曰邏輯。換言之,邏輯所以定是非,正誠偽也。凡一切之事物,苟不為俗論之所囿,見聞之所局,客氣之所中,按之邏輯而表見之,是非之辯思過半矣。印度足目陳那之徒創因明,因明,明因也。因明必先立宗,與演繹法之大前提無。然宗也,大前提也,果何能知其必不陷於謬誤,而準之以得結論?倍根倡歸納法,首重觀察實驗,而演繹法之大前提始有可言。雖然具體之物可以以是二法而得正當之結果,而據之以推論,如化學上CHO之為酒精,數學上二五之為一十與(a+b)+(b+c)+(c+a)=0,物理學上PV=K與重物之下墜,雖帝皇之威權,軍隊之武力,不能易其得數,故直可稱之曰:放之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若夫抽象之物,所重者只為觀察,設觀察而謬也,其所得之結論不問而知其謬。今以法律為有益於人類者,以政府為可有。法律果有益於人類耶?此之為大前提,尚待研究,而遽斷之曰政府可有,豈非欺人自欺、愚人自愚耶?或曰:然則是非誠妄,邏輯之應付,於此不幾窮乎?曰:否。請得有以畢吾說。【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黃文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學者。他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主要的社會思潮都有密切的關係,曾經受到無政府主義的深刻影響,對馬克思主義有較深的了解,後服膺三民主義,親身參與了國民黨意識形態的建構。在學術上,黃文山在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都有相關著述和譯述,特別是大力倡導“文化學”,是近代中國開展“文化學”學科構建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思想界、學術界和教育界都具有較大的影響。編者簡介趙立彬,男,1967年生,湖南邵陽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重點為中國近代思想史,著有《民族立場與現代追求——20世紀20—40年代的全盤西化思潮》、《西學驅動與本土需求——民國時期“文化學”學科建構研究》,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