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打擊

非對稱打擊

“非對稱”是指圖形或物體對某一點或直線在內容,大小,形狀和排列上所表現出的差異性。那么如果從“非對稱”具體概念看來,就可理解為作戰時間,作戰空間,作戰力量,技術水平,作戰手段,作戰姿勢等多個方面的表現。非對稱作戰是相對於對稱作戰而言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對稱打擊
  • 起源:上世紀九十年代
  • 實質: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 強調:超越常規,出奇制勝
基本信息,起源,作戰手段,作戰方式,總結,

基本信息

起源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戰略關係中處於進攻態勢的美國,追求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速戰速勝和零傷亡代價。在此情況下美軍在((美國武裝部隊聯合作戰))中首次提出要以不對稱作戰打擊敵人。美軍認為美國在常規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非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的軍事力量,海外利益和美國本土。從中表現出美國對其對手可能避免與實力占優的美軍正面較量,而採取恐怖行動,核生物武器和網路戰等“不對稱”手段對其發動襲擊的一種擔心。
不同類型部隊之間的交戰。如:強調使用裝甲部隊打擊敵步兵,使用武裝直升機部隊打擊敵坦克集群,使用潛艇打擊敵航空母艦等。隨著實踐的發展非對稱作戰內涵得到進一步拓展。美軍提出非對稱作戰能科學合理的組織和使用各軍種力量互相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從而使諸兵種集團的整體作戰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非對稱作戰”被認為是利用交戰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的懸殊充分利用在國家軍事戰略,武器技術和軍兵種運用上的各種優勢積極尋找對手軍事力量中的薄弱環節,揚長避短,以強擊弱,避實擊虛,以極小的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非對稱作戰的實質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強調的是超越常規,出奇制勝。
對於非對稱作戰的運用,一般強調作戰力量的非對稱,技術上的非對稱以及作戰手段的非對稱。
作戰力量上的非對稱。強調集中精兵利器,造成壓倒對手的兵力兵器優勢,技術水平優勢以及心理優勢等等。主要有兩種趨勢:一種是由一國力量聚集向國際化力量聚集發展。二是軍種兵種聯合一體形成強大的力量實施非對稱作戰。通過實施各軍兵種之間的合理組合提高力量強度,以取得力量對比懸殊的非對稱效果。
技術上的非對稱。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武器,隱形武器在戰場上廣泛運用,世界上幾大軍事強國都在積極研製高科技含量的武器裝備,力圖利用己方的高新技術,對敵形成壓倒性優勢。在科索沃戰爭中,美空軍精銳力量盡出,包括了此前從未露面的B-2隱形轟炸機,力圖實現最大的技術差距。

作戰手段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歷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戰準則。非對稱作戰的重要方式是採取非對稱手段,即以非相似性打擊樣式,迫使敵人在沒有計畫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交戰。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以不同的武器系統進行打擊比使用相同的武器打擊更為有效。例如武裝直升機與坦克的毀傷比是1:18,而坦克與坦克則是1:1。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非對稱關係中,雙方彼此都是非對稱的。作戰中雙方都會積極爭取有利於自身的非對稱關係,只是高技術一方易採用高技術實施非對稱作戰而已。所以,非對稱作戰作為一種作戰思想,與技術的高低關係不大。技術優勢的一方可以憑藉自身的技術以技術差來進行非對稱作戰,技術劣勢的一方一樣可以以較差技術來應戰。
就作戰的指導思想而言,非對稱作戰的思路早已有之。我軍的戰爭史就是以劣勢裝備對抗優勢裝備之敵的歷史。在圍剿作戰,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中我軍以靈活的戰法,大規模的運動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局部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軍”,正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作戰方針更是將以弱對強的非對稱戰法發揮到了極至。
非對稱作戰的優勢在於:有利於發揮技術優勢,有利於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戰果有利於達成戰鬥的突然性,有利於速戰速決。
相對而言更加有利於占有技術優勢的一方。美軍擁有大量其他軍事力量難以企及的高技術裝備,這些裝備不僅使美軍在戰爭中享有主動,勝敵一籌,也使美軍更容易發揮非對稱打擊的作戰優勢。此外,非對稱作戰本身就強調,將己方的戰鬥力優勢集中在敵人不同軍兵種的薄弱之處。
非對稱作戰強調發揮己方部隊特有的裝備作戰特點與戰鬥力優勢,打擊敵人不同部隊的弱點。主要體現為:1。靈活選擇突擊方向——選擇敵人防護能力最差,最難以做出快速反應的薄弱部位實施打擊。2。巧妙使用打擊力量——從己方擁有不同類型的部隊及武器裝備中選擇敵人最難以反擊或難以做出有效反應的兵力兵器實施打擊。3。採用新的戰術打法——使用不同以往或敵軍不熟悉的作戰樣式和作戰方法打擊敵軍使其無法摸清己方作戰規律。
非對稱作戰突出強調使用敵人難以應付的作戰手段和方法,在敵人難以預料的時間和方向展開行動。這種打擊在殺傷敵軍作戰力量同時,還可以對敵人的心理產生極大的震撼和壓力。險敵於混亂與恐慌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達成戰役戰術上的突然性。

作戰方式

攻擊方可以完全不理會防守方傳統的作戰形式發起進攻。這樣就避免了雙方因使用同類部隊形成相持的局面。如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採取超大規模空襲越過薩達姆防線,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基於空降兵和機械化步兵師的蛙跳作戰,都成功的達成了速戰速決的目的。
隨著非對稱作戰理論的發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當代非對稱作戰帶有明顯的知識化戰爭的特徵。
信息戰成為非對稱作戰的主要內容。能否獲得準確的情報,歷來是非對稱作戰能否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美軍甚至提出,沒有情報優勢是不可能進行非對稱作戰的。
非對稱作戰也使戰場的多維化程度大大提高。非對稱作戰更加強調軍種之間的有機聯合,更加注重作戰行動的系統效能它將天,空,海,陸等多種打擊力量組成有機整體,多維一體,對作戰對象進行全方位打擊。科索沃戰爭中,50多顆偵察衛星不停的收集情報,海上的巡洋艦和潛艇發射巡航飛彈,空中有占據絕對優勢的轟炸機協同作戰,同時還有電子戰系統不斷對南聯盟實施電子干擾。非對稱作戰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戰場的多維化程度。
韓戰和越南戰爭使人們認識到,即使在技術和力量對比占有很大優勢的一方,在非對稱作戰中也無法避免損失,因為作戰雙方都有先發制人或者後發制人的機。而非對稱作戰可以採用遠程突襲和跳躍打擊的手段,在不與對方接觸的情況下給其以重創,並把作戰風險和附帶損傷降低到最低程度。正是由於非對稱作戰的這種“非接觸性”把戰爭中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的風險降到零成為可能,因而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軍事強國的青睞。

總結

從世界上已經進行過的戰爭非對稱作戰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某些共性。
在力量運用上注重集中使用作戰力量,通過“力量非對稱”實現以強制弱。通過快速集中和巧妙運用作戰力量,積極為對敵實施非對稱作戰創造有利的作戰態勢可以使聯合部隊的各種作戰力量的獨特性得以充分發揮並贏得勝利。
武器裝備優勢,通過技術非對稱,實現以高制低。武器裝備系統之間的非對稱關係是實施非對稱作戰的物質基礎。在現代這種非對稱關係主要指技術差,因此努力增加雙方武器系統之間的非對稱係數成為雙方達成非對稱作戰的基本思路。
信息權,通過“信息非對稱”實現主動制被動。信息是構成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戰鬥力的倍增器,而成功的非對稱作戰則依靠快速準確獲得決定性的情報的能力。建立戰場信息優勢是實施非對稱作戰的必備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