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勻熱環境下人體睡眠熱舒適和睡眠質量研究

非均勻熱環境下人體睡眠熱舒適和睡眠質量研究

《非均勻熱環境下人體睡眠熱舒適和睡眠質量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蘭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均勻熱環境下人體睡眠熱舒適和睡眠質量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蘭麗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睡眠熱環境對人體睡眠質量有重要影響,但關於熱環境對睡眠人體熱舒適和睡眠質量影響的研究還很缺乏。而當前基於人體清醒狀態研究結果而建立的熱舒適標準和臥室空調套用並不適用於睡眠環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人體在睡眠狀態下對熱環境的需求。本項目擬結合醫學,通過腦電、心電、皮溫等生理參數的測量和人員工作效率的神經行為能力測試,結合主觀問卷調查,對人體睡眠質量和熱舒適進行定量評價,分析非均勻熱環境下睡眠人體的熱生理、熱舒適和睡眠質量反應,探索局部熱暴露對人體睡眠質量影響的生理機理,建立非均勻熱環境下人體睡眠熱舒適預測評價模型,以期實現用較少的能耗營造更健康舒適的睡眠環境,並為建立行業設計標準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際指導。

結題摘要

睡眠使人的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是組成人體健康的重要部分。熱環境對人體睡眠質量有重要影響,而當前熱舒適研究主要圍繞清醒人群展開。基於人體清醒狀態研究結果而建立的熱舒適標準和空調套用可能並不適用於睡眠環境。本項目與醫學結合,通過腦電、心電、皮溫等生理參數的測量和人員工作效率神經行為能力的測試,結合主觀問卷評價,圍繞對流和接觸式局部熱刺激,以及動態環境熱刺激對人體睡眠質量和熱舒適的影響展開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局部送風能提高人員熱舒適和睡眠質量主觀評價水平,使人體心率變異性LF/HF比值顯著下降,改善睡眠舒適度。(2)在偏熱環境下,對人體背部和頭頸部進行局部接觸式冷卻能有效降低熱應力,改善熱舒適,讓受試者的平均睡眠效率提高到95.3%,慢波睡眠時長增加,維持很好的睡眠質量。(3)科學的環境溫度動態變化有助於改善睡眠和醒後工作效率,睡眠初始階段環境溫度偏涼時人們更難入睡。(4)針對睡眠人體與環境換熱特徵,建立睡眠狀態人體熱平衡預測模型,並驗證模型有較好的預測準確度。模型可用於睡眠熱環境的評價,設計和最佳化。本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可為睡眠環境通風形式及末端設備的研發、睡眠局部微環境低能耗營造技術和睡眠環境空調系統控制策略最佳化和節能運行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際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