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孕期和產褥期衛生知識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病率已呈下降趨勢,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則呈上升趨勢。所謂非哺乳期乳腺炎應包括嬰兒期、青春期、絕經期和老年期。各個生理時期均可發生乳腺炎症。嬰兒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系體內激素的失衡。出現乳房腫脹、隱痛,或出現結節,是一種非細菌性,有自限與自愈過程的炎症表現。這裡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則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過程。本病發病並不罕見,發病高峰年齡在20-4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哺乳期乳腺炎
- 普及:孕期和產褥期衛生知識
- 現象: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包括:嬰兒期、青春期、絕經期和老年期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檢查診斷,鑑別診斷,疾病治療,飲食注意,
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乳腺導管擴張:正常狀態下,僅於乳腺導管開口處覆蓋鱗狀上皮,導管擴張的鱗狀上皮可覆蓋於導管內壁,其角化碎屑及脂質分泌物可以阻塞管腔,刺激管壁產生炎症反應。
乳頭內陷或畸形:因導管開口的異常、狹長或擴張,繼發炎症感染。
外傷性脂肪壞死也有可能。
厭氧菌的特殊感染:可能是重要病因之一。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本病可分為三種臨床類型:
急性乳房膿腫型:患者突然出現乳房紅、腫、熱、痛及膿腫形成。體檢常可捫及波動,部分病例膿腫可自行穿破、流膿。局部表現劇烈、急驟,但全身炎症反應較輕,中度發熱或不發熱。少數病例白細胞增多不明顯。
乳房腫塊型:逐漸出現乳房腫塊,微痛或無痛,皮膚無紅腫,腫塊邊界尚清楚,無發熱史。此型常被誤診為乳腺癌。
慢性瘺管型:常有乳房反覆炎症及疼痛史,部分病例可有手術引流史。瘺管可與乳頭附近的輸入管相通,經久不愈,嚴重者多發瘺管及乳房變形,且常有反覆流膿及乳房內或在瘺管周圍出現炎性腫塊。
診斷鑑別
檢查診斷
B超檢查:可見不均質腫塊或中心有小膿腫形成或多發小膿腔。
細針穿刺活檢:可抽得膿液,實質性者行抽吸細胞檢查,可見炎症細胞。
病理檢查:膿腫壁、瘺管壁及切除的完整腫塊病理檢查,可以確立診斷。
凡青、中年人在非哺乳期出現乳房急性膿腫、炎性腫塊及慢性反覆發作的瘺管,經久不愈,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乳腺癌:易與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腫塊型混淆。但乳腺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病程呈進展性,腫塊堅實,邊界不清,常有皮膚年鏈及乳頭內陷,易有腋淋巴結轉移,腫塊局部皮膚無紅腫及疼痛,不發生膿腫,常可鑑別。但個別病例,仍需依賴病理切片作最後確診。
漿細胞性乳腺炎:也為中老年人多件,發病早期常有導管擴張的症狀和體徵,如乳頭溢液、乳暈區串珠狀小結節等,病變常累及雙側。病理切片檢查可以確診。
疾病治療
急性膿腫型:應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行膿腫引流術。術中如見擴張的導管內有膿液流出,應作適度搔刮,刮除病變的導管。單純切開引流易復發。
炎性腫塊型:只要炎症局部良好,即使有中央膿腫形成,還應力爭切除炎塊及周圍的擴張導管。
慢性瘺管型:可作瘺管切開,擴大引流,或徹底切除瘺管及周圍炎症組織和擴張的導管。切口可I期縫合或延期縫合。儘量保留乳房。當久治不愈的瘺管或讀發瘺管伴乳房嚴重變形者,可以考慮作皮下乳房切除術或全乳切除術。部分年輕患者可同期或擇期作乳房再造術。
飲食注意
1、 海帶肉皮凍(每日食之),起到軟堅化淤的作用。
2、 蒜苗肉包子(蒜苗與肉比例為4:1),抑制惡性腫瘤。
3、 花生(但消化不良不能吃花生)、大棗,蘆筍每日儘量食之,尤其大棗(每日6個)一年四季堅持。
4、 每日吃豆及豆製品,每日一個蘋果(有條件的炸汁)。
5、 核桃每日三個,不能過食,多食便秘。
6、 白蘿蔔常吃(白蘿蔔不能與紅蘿蔔一起吃)。
7、 鹹菜、鹹蛋與鹹肉等醃製品儘量不食。
8、 蒸米飯一定要把米淘乾淨(水為清水)否則有致癌成分。
9、 加熱菜要用微波爐(起到殺菌的作用)。
10、 西紅柿要多食,尤其是熟西紅柿。
11、 清體內垃圾的食品有:海帶、木耳(發泡6小時以上)、菌類、動物血。
12、 綠茶常喝(功效在後面專有介紹)、枸杞(熬粥)、山楂常吃。
13、 堅果要常吃:榛子、杏仁、開心果、無花果。
14、 隔夜的白菜不能吃。
15、 花椰菜在身體內產生抗體,抗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