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大有可為:全2冊》是2017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非公經濟大有可為:全2冊
- 作者:高峰主編
- 類別:經濟類圖書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77062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經濟時報•非公經濟》導刊四年來精彩報導的結集。2013年初,為了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關於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之精神,積極營造有利於非公經濟暨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輿論氛圍,基於中國民主建國會聯繫經濟界別參政黨的特點,結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與決策諮詢的智庫優勢,由民建中央社會服務部與中國經濟時報社聯合策劃推出了《非公經濟》導刊。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擷編輯。創刊伊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先生欣然題寫了“非公經濟大有可為”的寄語,並提出《非公經濟》要“圍繞大局,不辱使命,真正辦成促進非公經濟科學發展的輿論陣地、交流平台、展示視窗”的殷切期待。至2016年11月,導刊已累計完成230多個版面出刊計畫和140多萬字的圖文報導量。因牢牢抓住 “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為非公經濟發展大局服務”這個綱,守持“關注熱點、突出亮點、反映難點、集萃觀點”的采編特色,《非公經濟》深受廣大讀者歡迎。許多精彩報導被民建中央網站、主流媒體網站、各大門戶及財經類網站相繼轉載。
圖書目錄
上冊 綜合報導篇
第一章 領導專論篇
非公經濟要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作出新貢獻(節選) 3適應新常態 促進新轉變 謀劃非公經濟新發展(節選) 5凝眾心、集眾智、聚眾力 科學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節選) 6
第二章 原創篇
2013年度 11非公經濟:在政策向好中邁進2013 11辜勝阻:“平等競爭觀”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 14今後8年民間投資將成投資主力 19深化金融改革創新 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22智慧財產權資產價值需高度重視 26破除壟斷從增量突破 28家族企業傳承問題亟待解決 31中小企業減負緣何減而不輕 34鼓勵民間投資從政策落實上下功夫 40煤炭城市須邁上綠色發展路徑 44激活民間資本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47民主黨派不僅有頭銜更要辦實事 51
2014年度 552014民營經濟的期待:平等與減負 55馬光遠:未來改革結果取決於執行 57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關注哪些問題 58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62李蘭:企業營商環境亟待完善 63用法治護航 別讓民營企業家“掙得越多心越慌” 65解決小微企業稅費高、融資難迫在眉睫 68政策激勵到位 打消諸多顧慮鼓勵民資積極進入壟斷領域 71緩解企業融資困境需標本兼治 74簡政放權亟須加強行業組織作用 78從歷屆三中全會看非公經濟轉型之路 802014,中國民營經濟法治年 84
2015年度 88“平等”是對非公經濟好的保護 88稅費負擔過重仍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 90辜勝阻:經濟新常態面臨六大新機遇 94保護企業智慧財產權需政企共同努力 97中小企業需用智慧財產權贏得競爭優勢 100構建多種融資通道 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103“減負紅包”應更多惠及創新型小微企業 106為企業家健康成長和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09為何企業常在創新前躊躇不前 112中小企業減負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實處 115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促進金融機構“客戶下沉” 120發展多種金融業態滿足不同企業融資需求 123陳昌智:站在國家戰略高度發展慈善事業 126企業公益慈善不分體制與大小 127義利兼顧 我國企業須探索戰略型公益 130中小企業老闆要向馬雲學什麼 134中小微跨境電商迎來“井噴期”需良好生態環境 137掛牌新三板或成企業投資窪地 138我國煤炭業亟須提質增效 降低成本 141尊重經濟規律 科學把握巨觀決策 144負面清單制度:有助打破阻礙非公發展隱性門檻 147一個企業危機與一方經濟的生死劫 149亟須構建支撐創新創業的金融體系 153網際網路與物流園區怎么“ ” 156
2016年度 159辜勝阻:“十三五”民企應把握六大發展機遇 1592016,民企的發展與期待 162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探索實體經濟發展新出路 166李銀雁 “網際網路+”:防城港經濟新引擎 172重視科技成果轉化 激發民企創新活力 175民建中央關於促進“雙創”的建議 178薛榮躍: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踐行者 182創新驅動 民企要學會“借力發展” 185聚力扶貧攻堅 民建創“智力+造血”之路 189發揮民企優勢“扶貧+扶智”助力脫貧攻堅 194新探索提升履職水平 做實事助力地方經濟 198打造生態圈是跨境電商行業的必修課 204一位民營跨境電商的期盼 207民間投資將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210
第三章 觀點篇
2013年度 215培育壯大城市群推進均衡城鎮化 215打破壟斷 讓非公經濟享受更多改革紅利 217非公經濟:在爭論中填平所有制鴻溝 220
2014年度 226混合所有制:民間資本為何擔心 226激活民間投資還需配套政策深化細化 228拿什麼激勵中國企業創新 230
2015年度 234法治是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守護神 234法治保障是發展非公經濟的根本動力 236劉漢元:均衡以致遠 239創新資本市場助推經濟發展新常態 246防範金融風險要切實破解企業融資困局 248政務誠信是引領社會誠信的龍頭 253以法治理念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 255
2016年度 2582016年:非公經濟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258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 260破除司法不公是對非公經濟的保護 263抓住轉型視窗期 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266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 大力推進品牌建設 269檢出台新“意見”民營企業家更心安 271民營企業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 274採取科學措施遏制民間投資下滑態勢 277知行合一 建言踐行 279
第四章 人物篇
2013年度 285一位傳統知識分子的無私天地 285程京:“芯”人問政 288“添柴者”馮軍 291任玉嶺:民營經濟的實踐者、建言者 295張士元:文化密碼破譯學者 299石勇:數據海洋里的淘金者 303專訪成思危:“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多彩人生 306奇人陳海 324
2015年度 326敢憑剛直獻真言 326
下冊 圓桌論壇篇
2013年圓桌篇
圓桌論壇——民建人士談非公經濟 331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331非公經濟是美好生活的主要源泉 332民營企業要重視文化建設 332凝心聚力實現改革突破 333非公經濟對調結構、轉方式有重要促進作用 334國企應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 334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 335
圓桌論壇——民建人士談破除壟斷 337破除“玻璃門”關鍵是轉變觀念 337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338不能有“所有制歧視” 339要真正破解“玻璃門” 339營造支持民企發展的輿論環境和產業環境 340大力發展民間金融業 341
圓桌論壇(天津)——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343政府要轉變觀念、轉變職能 343中小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 344對中小企業扶持應採取普惠制 345結構性減稅勢在必行 345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會越來越好 346中小企業用工難在三方面 347
圓桌論壇(北京)——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348希望未來非公經濟發展環境更寬鬆 348將“平等”真正落實到非公經濟 348對非公經濟的“關注和忽略” 349民企應改善內部生存環境 350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樑作用 350電商行業政策盲區亟待完善 351稅收、社保政策制定應據企業規模分級對待 352行政執法機關的服務意識還需加強 353民企不需額外補助只需完善基礎法規 354差異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是電商取勝根本 355
圓桌論壇(廣東)——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356應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356支持民營機構加快發展 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357讓更多小微企業享受稅收普惠 358做大做強非公企業發揮龍頭作用 359應探索地方性相關法規 減少對民營經濟的約束 360給民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重要 361以一致的標準對待所有市場主體 362
圓桌論壇(遼寧)——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364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微觀基礎 364民營經濟須在轉型升級和推動創業上實現突破 365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 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366實施民企金融服務差異化管理 367做強創業風險投資 支持民營經濟 368實施國際化戰略 助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369創新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370中小企業應借勢發展 371
圓桌論壇——2013中國(貴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 373破除非公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 373發展草根金融扶持草根創業 374民營經濟成為轉型升級主引擎 375避免經濟“高跟鞋”式增長 376
圓桌論壇(山東)——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378企業家應多了解政策 378非公經濟發展政策越來越好 379企業要研究、對接政策 380抓住大好形勢發展企業 380應從快、從寬放開對民間融資限制 381中小企業發展要充分利用高校資源 382
2014年圓桌篇
圓桌論壇——民建人士議國是 387深化扶貧體制機制改革 提高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387進一步削減非特殊行業資質門檻 388充分認識共生型產業對環保的積極作用 389強化完善行政監管部門問責制度 391推進醫養結合 支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 392出台規範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法律法規 393建立全國聯網的免費機動車違法信息查詢平台 395
圓桌論壇(內蒙古)——非公經濟前沿圓桌論壇 397政府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成為誠信典範 397民企需要研究政策 堅守誠信 398注重企業誠信 共贏誠信紅利 399誠信標桿是企業發展好的廣告 400用信用激勵機制加強企業自身管理 401誠信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各領域聯合 402
圓桌論壇(四川)——非公經濟前沿圓桌會議 403民營企業在“博弈”中發展 403發展混合所有制要注重配套制度改革 404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驅動力 405創造有利於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 406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 407營造非公有制經濟公平競爭環境任重而道遠 408增量金融機構有利於解決非公企業融資問題 409民營企業應積極探索現代企業制度 409“關係派”和“技術派”是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羈絆 410
圓桌論壇(廣西)——網際網路時代的非公經濟 412防城港如何打造“IT小鎮” 靠網際網路科技產業實現廣西跨越發展 412廣西有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獨特優勢 413金融背離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問題 414科技政策為廣西信息產業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414抓住中小企業網際網路融資發展新機遇 415以“草根模式”小團隊互聯發展“IT小鎮” 416以“網際網路思維”迎接挑戰 417創造良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吸引人才 418發展“IT小鎮”先要營造商業氛圍 419建議把“IT小鎮”建成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離岸註冊地 419以人帶人的模式發展“IT小鎮” 420
圓桌論壇——2014中國(寧夏)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 422非公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422切實落實政策為非公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條件 423助推非公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大戰略 424發展混合所有制需民企、國企、國企職工、政府四方合作博弈 425實現從中國式“特惠”制度向“普惠”制度轉型 426西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426
圓桌論壇(東莞)——創新平台 探索東莞民營企業轉型新路徑 428創新思路 重振實業 推動東莞產業轉型升級 428引導民營資本投入實體經濟 促進民企轉型升級 430轉型升級是民企發展必由之路 431支撐東莞轉型升級的五類群體 433東莞要從要素驅動走向創新驅動 434打造東莞先進制造業平台經濟 436民營企業要充分利用直接融資市場 437金融改革需要發展多層次直接融資市場 439給投資者信心是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關鍵 441轉型升級成功首先需要成功的企業家 442
圓桌論壇——依法治國與非公經濟發展 444依法治國讓13億人民的聰明智慧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民間財富創造中噴涌流淌 444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促進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 445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憲治國 448依法行政是新型政商關係的重要前提 448依法治國營造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環境 449非公經濟發展應有六個“突破” 450增強民眾法治信心的幾點建議 452非公經濟發展須構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453
2015年圓桌篇
圓桌論壇——民建代表委員議國是(提案摘要) 457繁榮多層次資本市場 服務實體經濟 457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促進民營銀行發展 458合理處理非法集資案件 保護市場經濟有序發展 460將我國司法公開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461加強統籌協調推動長江經濟帶一體化 463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464解決“用工荒、就業難”問題的新思路新招法 466
圓桌論壇(內蒙古)——企業創造財富要用法治思維導航 468特色判例指導法有利於促進我國司法統一 468用法治思維和邏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470用積極的法律思維為企業創造財富 471人無股權不富 473加快徵信系統建設助推經濟健康發展 474律師如何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475
圓桌論壇(北京)——把脈新常態下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477注重企業的服務化、知識化和網路化發展 477法治經濟時代與企業家法治思維 479新型資本要素驅動中國創新 480“一帶一路”助力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 482傳統產業+網際網路不可忽略“工具” 484
圓桌論壇(深圳)——聚焦新常態下風險投資改革與創新 486市場化和法治化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 486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 487“一帶一路”或將引入民間資本 488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關鍵在創新 489建議國家層面成立創業基金 490風險投資要處理好利益變化和法律風險 491風險投資業亟須改善法制環境 493“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需要強關係移動行銷 493股權眾籌是下個10年的財富方向 495應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圈的監管 496
圓桌論壇——一生所學皆為報國——憶成思危先生 497深切懷念良師楷模成思危先生 497憶思危主席扶貧往事 499敢於創新的時代潮流引領者 501緬懷成老學習楷模 503憶成思危先生 504我眼中的成思危先生 506哲人已逝風骨長存 508思危主席一路走好! 510我心目中的成思危先生 512說說成思危二三事 514
圓桌論壇——中小微企業發展難在哪裡 516流動資金短缺是企業發展難題 516人力和資金問題是企業發展的瓶頸 517跨境電商企業亟須政府更多扶持 519建議地方政府設立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 521中小企業難享國家扶持政策 522中小微企業發展不應盲目跟風 524中小企業應拓寬融資模式 525
圓桌論壇(湖南)——適應新常態 探索非公經濟發展新思路 527發揮華人、華僑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獨特優勢 527非公經濟步入大有可為的新時期 528轉型、升級、創新是企業發展必然選擇 529靠創新實現製造業向“智造”轉變 531為非公經濟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532制度創新是我國成為創新型國家的根源 533未來的產品與服務將全面實現智慧型化 534
圓桌論壇(河北保定)——以體制創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536要儘快補足河北經濟發展短板 536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發揮好北京的輻射效應 537稅制改革應注重稅收和稅源的一致性 538如何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點 539大力推進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541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 542
圓桌論壇(北京)——探索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法治環境 545非公經濟亟須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545司法改革將對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546巨觀經濟政策調整將帶來政策紅利 548科學制定政策和規劃更要重視落實和監督 549未來的改革紅利在於市場開放和法治保障 550養老服務更需要法制化建設 552創新創業更要做好“精準” 553
圓桌論壇(浙江)——探尋非公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新機遇 555為民營企業打造良好的創新和政務環境 555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創新觀念做強寧波製造業 556發展經濟更要堅持創新、綠色等五大理念 557如何營造有利於“雙創”的良好環境 558企業轉型的關鍵是找準“切入點” 560政府監管到位是民企成功轉型的關鍵 561同行競爭要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維模式 562政府要為民企構築良好的保護體系 563為精準製造、極致製造創造良好環境 565期待中央稅收優惠政策在地方更好落地 566
2016年圓桌篇
圓桌論壇——民建全國政協委員議國是 571推動眾創空間向縱深發展 571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降低企業創新成本 573治理霧霾要以抓落實為本 575進一步加強與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建設 575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必須抓住三個關鍵 577圓桌論壇——履行職能 建言獻策 “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和新機遇 579在鼓勵科技創新上應有新突破 580河北省需加快開發區(園區)最佳化升級 582民主黨派如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584加緊建設各級快遞中轉配貨站及住宅小區快遞收發貨站 585深入扶持涉農實體民營企業 586 圓桌論壇(北京)——創業者眼中的“雙創”生態 588中關村借京津冀協同發展創出特色 588非即時交易過程引入第三方支付 589要注重對公司章程的理解和重視 590引進技術也是創新應給予企業相關扶持 591創業需遵循哪些必要前提條件? 592創新更應注重“套用創新” 593政府應如何助力創業企業健康成長 594培養高質量人才參與創業降低企業成本 595電子賣場如何參與到“雙創”之中 596
圓桌論壇(河北)——堅定信念 提振民企發展信心 598非公企業要抓住機遇發展壯大 598消除隱性壁壘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599非公企業要朝細、精、強發展 600增強操作性在政策落實上下功夫 601搭建網際網路信息共享平台服務企業 601為非公經濟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602強化學習做落實政策的明白人 603企業要專心經營注重創新 603提振信心民營企業要修煉好內功 604注重智慧型技術套用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605
圓桌論壇(山東)——緊抓國家戰略機遇 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606轉型升級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 606新常態下民企如何轉型升級 607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助力民企轉型升級 608自主創新進行高層次產業布局 610有效搭建校企合作的“產學研”平台 611轉型升級擅用加減乘除法 612發展混合所有制需要文化、理念等融合互補 613
圓桌論壇(河南)——非公經濟創新發展與中部崛起 615民間投資有哪些投資機遇 615增加有效供給提升供給的適應性 616自貿區要朝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發展 617中國企業“走出去”勢在必行 619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個風口 620發展定位清晰的資本市場實施現代企業制度 620
圓桌論壇(河北)——京津冀:最佳化區域布局 強化整體效能 622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獻計出力 622開發區要敢於先試先行 623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解決多方面問題 623京津冀發展不平衡問題亟須解決 624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河北開發區的升級路徑 625現階段河北開發區亟待推進五個轉變 627集群創新:讓合作網路與市場、政府並行 629
後記 與您同行,在路上 631
作者簡介
高峰,男,1961年12月生,內蒙古赤峰人。現任《中國經濟時報》社副社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