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

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

傳統安全威脅因素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之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
  • 特點:跨國性
  • 範圍經濟安全金融安全
  • 背景:政治背景不同
特點,範圍,對比,

特點

是跨國性,絕大多數非傳統安全威脅並不是一個國家獨自面臨的問題,而是在一個國家受到安全壓力的同時,對其他國家也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甚至波及到整個地區或演變成全球性的問題。是威脅來源不確定。多數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主體不是主權國家,而是一些組織或群體乃至個人行為。如當今日益猖獗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突發性強。非傳統安全威脅變化快,流動性大。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動的條件下,有些安全隱患一旦出現蔓延之勢,控制的難度和風險就迅速增大。四是相互轉化。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傳統安全威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也沒有不能逾越的鴻溝。

範圍

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上盜竊、洗錢等。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

對比

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
黨的十六大報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世界還很不安寧,人類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這一精神已被新修訂的高三政治教材所吸納。正確理解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對深刻理解十六大精神和提高教學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從概念上看
首先,內涵不同:傳統安全威脅主要是指指一些傳統意義上的高政治安全問題,是國家面臨的軍事威脅及威脅國際安全的軍事因素。非傳統安全威脅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到或很少見過的不很突出的安全威脅,是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
其次,外延不同:傳統安全威脅按照威脅程度的大小,可以劃分為軍備競賽、軍事威懾和戰爭三類。戰爭又有世界大戰、全面戰爭與局部戰爭,國際戰爭與國內戰爭,常規戰爭與核戰爭,等等;按照所威脅的對象,可以劃分為國防問題、領土糾紛、主權問題、國家之間的軍事態勢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人口爆炸、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排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從特點上看
首先,來源和行為主體不同:傳統安全問題中的行為主體和來源相對比較明確,一般都是來自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與紛爭,主要是國家和政府行為的結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行為主體和淵源則更具多樣性,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都不是國家行為直接造成的,而是各類非國家行為體活動的結果。如恐怖主義就是由許多個人、組織或集團等所為。
其次,表現形式不同:非傳統安全問題比傳統安全問題具有更強的社會性、跨國性和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問題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因為非傳統安全問題同特殊社會群體的個人行為直接相關,而隨著人類社會交往和聯繫的日益發展,特定人群活動範圍在不斷地擴大。這樣非傳統安全問題就很容易超越國家之間的各種政治、地理、文化界限,從一個國家和地區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蔓延,使這些問題在世界範圍內繁衍、嬗變和擴散,使個別國家的問題演變成全球性的問題。
再次,侵害客體不同:傳統安全帶來的威脅主要關係到民族、國家與政權的生死存亡;而非傳統安全問題帶來的威脅主要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
從凸現的背景看
首先,政治背景不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日益突出是在冷戰的結束和兩極對抗格局終結的背景下發生的。兩極軍事對峙格局消失使國際社會遭受全面軍事對抗和整體毀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使世界大戰的陰影遠遁,但是,過去被兩極對抗所掩蓋的種種矛盾在冷戰後迅速露出水面,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非傳統安全問題,如環境污染、恐怖主義、和流行甚廣的SARS等。傳統安全威脅是在國際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初期以及冷戰時期成為突出問題的。
其次,經濟背景不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凸現是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對整個世界的效應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的確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給世界各國都帶來好處,並可以使各國從世界的共同進步中獲得更多的補償,解決個別國家無法*自身努力而解決的問題,但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也擴大了世界性的不平等和貧富差距擴大,增加世界各國發展的脆弱性,以及引發一些國家內部的危機和動亂,促使了一些犯罪活動的國際化與恐怖主義的全球網路化等全球性問題。傳統安全威脅的突出是在工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初期以及經濟全球化起步時期顯現的。
從解決的思路、方法和途徑看
首先,解決問題的安全觀不同:與解決傳統安全威脅相適應的是一種舊安全觀。舊安全觀往往以國家為單位來劃分敵友界限,合作成員國相互間常以結盟等方式搞集體防衛或集團安全,注重以威懾、遏制等手段來制約潛在對手。這種安全觀經常以犧牲他國的安全利益來實現部分國家自身的安全,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新安全觀是在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淡化排他性的安全合作,強化共同安全,通過加強國家間的對話與協作,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觀念,建立防範和解決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國際安全新體系。
再次,解決問題的手段和途徑的側重點不同:比起解決傳統安全威脅,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手段更強調其綜合性,國家間更強調其合作性。非傳統安全威脅涵蓋領域比傳統安全威脅更廣泛,不能再以單一軍事手段或以軍事手段為主的手段,而需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加以應對。國際社會應根據實際需要,必須從共同安全出發,積極對話,採取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切實推進和發展安全合作。
區別
主要是指國家面臨的軍事威脅及威脅國際安全的軍事因素。按照威脅程度的大小,可以劃分為軍備競賽、軍事威懾和戰爭三類。戰爭又有世界大戰、全面戰爭與局部戰爭,國際戰爭與國內戰爭,常規戰爭與核戰爭,等等。傳統安全威脅由來已久。自從有了國家,也就有了國家間的軍事威脅。但人們把軍事威脅稱為傳統安全威脅,是在國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觀提出以後。1943年美國專欄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詞,美國學界把國家安全界定為有關軍事力量的威脅、使用和控制,幾乎變成了軍事安全的同義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人們便把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安全觀稱為傳統安全觀,把軍事威脅稱為傳統安全威脅,把軍事以外的安全威脅稱為非傳統安全威脅
(二)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跨國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二是不確定性。非傳統安全威脅不一定來自某個主權國家,往往由非國家行為體如個人、組織或集團等所為。三是轉化性。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甚至演化為武裝衝突或局部戰爭。四是動態性。非傳統安全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例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視為國家發展的威脅;而隨著恐怖主義的不斷升級,反恐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主權性。國家是非傳統安全的主體,主權國家在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上擁有自主決定權。六是協作性。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國際合作,旨在將威脅減少到最低限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