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動發光顯示技術》是202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主動發光顯示技術
- 作者:馬群剛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
- 開本:128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4266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獲得廣泛套用的三類非主動發光顯示技術:液晶顯示技術、電子紙顯示技術和投影顯示技術。對於液晶顯示技術,詳細介紹了液晶的基本特性,各種液晶顯示模式,液晶顯示產品的結構、功能與製造,高品質液晶顯示技術,以及液晶顯示在高精細方向的發展趨勢。對於電子紙顯示技術,詳細介紹了電子紙顯示的特點、套用與挑戰,並分粒子移動型電子紙、液晶型電子紙、電色型電子紙、仿生光學型電子紙四大類介紹了各種電子紙顯示技術。對於投影顯示技術,詳細介紹了投影顯示的特點、套用與挑戰,並分LCD投影、DLP投影、LCOS投影三大類介紹了各自的顯示屏技術與光學引擎技術,後介紹了雷射超短焦投影顯示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校、科研單位、企業、政府部門等理解、套用和發展液晶顯示技術、電子紙顯示技術、投影顯示技術的重要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目錄
第 1篇 液晶顯示技術
第 1章 LCD技術概述 003
1.1 顯示技術和LCD技術的發展 003
1.1.1 顯示技術的發展 003
1.1.2 LCD技術的發展 006
1.2 液晶的物理特性 010
1.2.1 液晶的相結構與分類 010
1.2.2 序參數與連續彈性體理論 013
1.2.3 液晶的取向原理 016
1.3 液晶顯示基礎 018
1.3.1 液晶的雙折射特性 018
1.3.2 平面光波的偏振特性 022
1.3.3 液晶顯示的電場模式 028
參考文獻 029
第 2章 液晶顯示模式 033
2.1 數字顯示的液晶顯示模式 033
2.1.1 GH液晶顯示模式 033
2.1.2 DS液晶顯示模式 038
2.1.3 PDLC顯示模式 039
2.1.4 PSLC顯示模式 042
2.2 圖像顯示的液晶顯示模式 045
2.2.1 TN液晶顯示模式 046
2.2.2 STN液晶顯示模式 049
2.2.3 VA液晶顯示模式 052
2.2.4 IPS/FFS液晶顯示模式 055
2.3 快速回響的液晶顯示模式 061
2.3.1 OCB液晶顯示模式 061
2.3.2 藍相液晶顯示模式 064
參考文獻 069
第3章 LCD產品技術 074
3.1 LCD產品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074
3.1.1 LCD模組的基本結構 074
3.1.2 LCD產品的顯示功能 076
3.1.3 LCD的套用 077
3.2 LCD顯示屏技術 078
3.2.1 TFT基板 079
3.2.2 CF基板 080
3.3 LCD驅動電路技術 083
3.3.1 PCBA電路技術 083
3.3.2 驅動晶片技術 086
3.4 LCD背光源技術 088
3.4.1 均勻面光源技術 089
3.4.2 背光源結構技術 091
3.5 LCD製造技術 093
3.5.1 陣列製造技術 094
3.5.2 CF製造技術 096
3.5.3 成盒製造技術 100
3.5.4 模組製造技術 105
參考文獻 109
第4章 高品質LCD技術 112
4.1 高品質LCD技術概述 112
4.1.1 高畫質技術的發展 112
4.1.2 其他高品質技術的發展 114
4.2 色彩管理技術 115
4.2.1 色域標準與基礎廣色域技術 115
4.2.2 多原色顯示技術 118
4.2.3 顯示白平衡調整技術 120
4.2.4 場序列彩色顯示技術 121
4.3 高耐用度與低反射技術 127
4.3.1 高耐用度技術 128
4.3.2 低反射技術 128
4.4 輕薄化技術 131
4.4.1 顯示屏輕薄化技術 131
4.4.2 模組輕薄化技術 132
4.4.3 整機輕薄化技術 134
4.5 顯示屏與模組窄框線技術 135
4.5.1 顯示屏窄框線技術 135
4.5.2 模組窄框線技術 138
4.6 低功耗LCD技術 139
4.6.1 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 139
4.6.2 Z反轉驅動技術 141
4.6.3 新型背光源技術 148
參考文獻 152
第5章 超高清LCD技術 156
5.1 超高清LCD技術的發展方向 156
5.1.1 高精細像素與人眼分辨力 156
5.1.2 高精細技術與尺寸的關係 158
5.1.3 高透光率液晶顯示模式 161
5.1.4 高透光率像素結構 165
5.2 超高清顯示屏的技術路徑 168
5.2.1 氧化物TFT結構選擇 168
5.2.2 電流型與電壓型選擇 168
5.2.3 液晶顯示模式選擇 169
5.3 超高清顯示屏設計技術 170
5.3.1 超高清TFT背板尺寸研究 170
5.3.2 超高清顯示屏的像素最佳化技術 172
5.3.3 超高清顯示屏驅動系統 177
5.3.4 密集數據線的減COF技術 180
5.4 像素電壓寫入能力提升技術 182
5.4.1 多級預充與一級調整的充電技術 182
5.4.2 雙層掃描線驅動技術 184
參考文獻 186
第 2篇 電子紙顯示技術
第6章 電子紙顯示技術概述 193
6.1 電子紙特點 193
6.2 電子紙顯示技術分類及簡介 195
6.2.1 電子紙顯示技術分類 195
6.2.2 電泳顯示技術 197
6.2.3 雙穩態液晶顯示技術 198
6.3 電子紙的發展與挑戰 199
6.3.1 電子紙的誕生與研發動態 199
6.3.2 電子紙的套用與產業動態 204
6.3.3 電子紙的挑戰 206
參考文獻 207
第7章 粒子移動型電子紙顯示技術 211
7.1 旋轉球顯示技術 211
7.1.1 旋轉球顯示原理 211
7.1.2 彩色旋轉球顯示技術 213
7.2 微膠囊電泳顯示技術 216
7.2.1 微膠囊電泳顯示原理 216
7.2.2 微膠囊著色粒子的遷移速度 218
7.2.3 彩色微膠囊電泳顯示技術 220
7.3 微杯電泳顯示技術 223
7.3.1 微杯電泳顯示原理 223
7.3.2 彩色微杯電泳顯示技術 224
7.3.3 透明油墨顯示技術 227
7.4 橫向電泳顯示技術 228
7.4.1 典型橫向電泳顯示技術 228
7.4.2 新型橫向電泳顯示技術 230
7.5 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 232
7.5.1 電子粉流體顯示原理 232
7.5.2 彩色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 236
參考文獻 237
第8章 液晶型電子紙顯示技術 241
8.1 表面穩定鐵電液晶顯示技術 241
8.1.1 表面穩定鐵電液晶顯示原理 242
8.1.2 具有三穩態的反鐵電液晶顯示技術 245
8.1.3 表面穩定鐵電液晶全彩化顯示技術 247
8.2 膽甾相液晶顯示技術 248
8.2.1 膽甾相液晶顯示原理 249
8.2.2 彩色膽甾相液晶顯示技術 251
8.3 雙穩態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技術 253
8.3.1 雙穩態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原理 254
8.3.2 雙穩態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技術的局限 255
8.4 雙穩態向列相液晶顯示技術 258
8.4.1 雙穩態向列相液晶顯示原理 258
8.4.2 雙穩態向列相液晶顯示產品技術 260
8.5 頂點雙穩態顯示技術 261
8.5.1 槽柵取向的表面雙穩態技術 262
8.5.2 頂點雙穩態顯示驅動技術 264
參考文獻 266
第9章 電色型電子紙顯示技術 271
9.1 電潤濕顯示技術 271
9.1.1 電潤濕顯示技術的工作原理 271
9.1.2 彩色電潤濕顯示技術 275
9.2 電流體顯示技術 276
9.2.1 雙穩態電流體顯示技術 276
9.2.2 多穩態電流體顯示技術 279
9.3 電致變色顯示技術 280
9.3.1 電致變色材料技術 281
9.3.2 電致變色顯示原理 284
9.3.3 Ntera的Nanochromics器件 285
9.3.4 理光的mECD器件 286
9.3.5 其他電致變色顯示技術 288
參考文獻 289
第 10章 仿生光學型電子紙顯示技術 293
10.1 干涉調製顯示技術 293
10.1.1 干涉調製顯示原理 293
10.1.2 彩色干涉調製顯示技術 295
10.2 光子晶體顯示技術 297
10.2.1 光子晶體材料技術 297
10.2.2 光子晶體顯示原理 299
參考文獻 301
第3篇 投影顯示技術
第 11章 投影顯示技術概述 307
11.1 投影顯示技術發展概況 307
11.1.1 投影顯示技術的發展 307
11.1.2 MDP光學引擎概述 311
11.1.3 MDP技術參數概述 315
11.2 背投的顯示原理與發展 319
11.2.1 背投的光學成像基礎 320
11.2.2 背投的薄型化 323
11.3 前投的顯示原理與發展 328
11.3.1 前投的光學成像基礎 328
11.3.2 前投的微型化 332
參考文獻 336
第 12章 LCD光學引擎技術 340
12.1 LCD投影發展概況 340
12.2 HTPS-LCD顯示屏技術 342
12.2.1 HTPS-LCD高開口率技術 342
12.2.2 HTPS-LCD高對比度技術 345
12.2.3 HTPS-LCD附屬材料技術 346
12.3 單片式LCD光學引擎技術 348
12.3.1 光學引擎整體架構 348
12.3.2 照明光學系統 350
12.3.3 複眼照明光學系統 352
12.4 三片式LCD光學引擎技術 353
12.4.1 光學引擎整體架構 353
12.4.2 光學引擎關鍵組件 354
參考文獻 357
第 13章 DLP光學引擎技術 359
13.1 DLP投影發展概況 359
13.2 DMD顯示屏技術 363
13.2.1 DMD結構與功能 364
13.2.2 DMD工作原理 365
13.2.3 灰度顯示技術 368
13.3 單片式DLP光學引擎技術 369
13.3.1 色輪的分色系統 370
13.3.2 DMD顯示屏的光處理系統 372
13.4 多片式DLP光學引擎技術 373
13.4.1 三片式DLP系統 374
13.4.2 兩片式DLP系統 374
13.5 GLV投影顯示技術 375
參考文獻 378
第 14章 LCOS光學引擎技術 381
14.1 LCOS投影發展概況 381
14.2 LCOS顯示屏技術 384
14.2.1 LCOS顯示屏的結構與功能 384
14.2.2 LCOS顯示屏的光學基礎 386
14.2.3 LCOS顯示屏的關鍵工藝 388
14.3 單片式LCOS光學引擎技術 389
14.3.1 空間混色的光學引擎架構 389
14.3.2 時間混色的光學引擎架構 391
14.4 三片式LCOS光學引擎技術 394
參考文獻 398
第 15章 雷射超短焦投影顯示技術 402
15.1 雷射超短焦投影顯示技術概述 402
15.1.1 雷射投影顯示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挑戰 402
15.1.2 雷射投影顯示技術總體框架 405
15.1.3 雷射投影顯示螢幕技術 408
15.2 雷射光源技術與色彩管理 413
15.2.1 雷射光源技術 413
15.2.2 雷射電視的色域擴展映射技術 416
15.2.3 雷射光源的色彩管理技術 419
15.2.4 雷射投影顯示散斑的測量、評價與抑制技術 422
15.3 高解析度雷射投影顯示技術 433
15.3.1 高解析度雷射電視技術 433
15.3.2 振鏡插值技術 435
15.4 超大尺寸雷射投影顯示技術 436
15.4.1 超大尺寸雷射電視技術 436
15.4.2 超大尺寸拼接顯示技術 440
參考文獻 444
作者簡介
馬群剛,浙江東陽人,理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積體電路與新型顯示領域的科技工作,在新型顯示方向有兩年海外學習經歷。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70餘件,主編國之重器出版工程“新型顯示技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