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邊寺

靜邊寺,始建於公元925年(後唐明宗天成元年)靜邊軍刺史徐承諒舍宅為寺,禪師承詮創建。1216年(南宋嘉定丙子年),住持僧 紹符更名靜邊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靜邊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渠縣靜邊鎮流江河畔盤龍山後
  • 所處時代:後唐
  • 占地面積:40 畝
歷史沿革 , 題記碑文詩詞,

歷史沿革

公元925年(後唐天成元年)靜邊軍刺史徐承諒舍宅為寺,初名“福堂院”。(南宋慶元年住持慈海曾刻石碑記錄此事,明朝時石碑尚在)
公元1216年(宋朝嘉定丙子年),住持 紹符建佛殿廊宇,並更名靜邊寺。
公元1234年(南宋端平甲午年),毀於兵禍。
公元1325年(元朝泰定乙丑年),在將軍塗汝略支持下,住持寶月鼎新修造,擴大規模,當時為渠縣第一大寺院,時任四川行省成都路彭州太守劉公有題記。
公元1435年(明朝宣德乙卯年),住持禧海,新建法堂。
公元1439年(明朝正統乙未年),禧海弟子昌鮮新建:正殿、拜廳、如來殿,法堂大悲閣,重建鐘樓及迴廊。
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甲寅年),住持繼學與弟子祖祥,祖儉重新修復和擴建寺院。到1497年(丁巳年)建成山門三間,前中兩楹間為中道,以通出入,外兩楹間列金剛四,由是棟宇烏革檐翬飛,山門樓殿前後相拱,廊宇僧舍左右相副,巍巍乎煥煥乎。為川東地區最著名的寺院,所有馳王命走公務及諸藩臬、權貴進出四川必經之地,到這都會停車駐馬而借宿寺中。
公元1687年(清朝康熙丁卯年),住持 時一重建。
公元1797年(清朝嘉慶丁巳年),白蓮教匪王三槐,率軍攻打靜邊場,與守軍戰於靜邊寺,寺院被徹底焚毀。
公元1843年(清朝道光癸卯年),譚承恩倡議並領導重建靜邊寺,但是規模遠不及以前。
文革後再毀,無再建。

題記碑文詩詞

瞻靜邊寺詩----明四川按察使楊采
佳勝從林擁紫霞,山前山後遍開花;
村翁愛聽僧說法,移住山門四五家。
從業寂靜自生涼,洗足長流不褰裳;
月夜楞嚴初讀罷,老僧拄杖入雲房。
上山老衲下山呼,聲徹林邱乍有無;
真是菩提無影像,要求影像是愚夫。
如畫深山寺點幽,寺前流水況悠悠;
老僧入定塵凡隔,誰是春光誰是秋。
題靜邊寺詩-----清四川學政吳省欽
暮徑盤龍山,宿宿翠微寺,門左屹一碑,駁落魚魯字;
上言天上麟,姓出偃王裔,嘗刺靜邊軍,舍宅後唐季;
下言萑苻盜,闌夜胠簦笥,縛僧強劫金,頭斷金不畀;
要使七寶粧,永證三摩地,是為佛堂院,佛火罔失墜;
自餘七八通,修造付摹記,雜以有韻篇,百吻驚騰沸;
而我攻其瑕,知人必論世,佛院宋始名,軍州宋始置;
明宗入繼初,豈預改官制,年時登小康,焚香格天意;
閩王紛慶僧,爾宅諒可棄,真人掃鼃紫,毋乃啟放廢;
投老寄沙門,覽古發疑義,攝山跡自埀,輞川賞難繼;
世間侒佛處,亦復分顯晦,跌坐憺忘言,柏堂響寒吹!
復修靜邊寺碑文----清貢生,譚承恩
從來世事之興廢,雖曰氣數豈非人事哉?觀靜邊寺之興廢可以見之矣。
蓋茲寺始於唐之天成時,歷宋迄明,雖經兵燹然未至極,故繼而修之,補偏求弊遂成偉觀。從未有如今教匪之焚毀無餘者也,寺僧行怛避亂來歸,棲身敗瓦頹垣中,見佛像剝落金剛倒地,千佛樓閣惟余煨盡;解迦輪藏胥化塵埃,仰天拊膺泣然流涕曰:我諸佛菩薩道場罹劫亦至此極乎?
且吾以渺然之身自幼薙髮,茲寺衣食於余斯七十餘年矣。今以僧行之不修致,我諸佛菩薩如火如花之道場,毀壞無遺,則重新修建之事非我之責而誰乎聚徒而謀之?僉曰人之好善,孰不如我矧遭亂之後人心。
回向者多試倡復修之舉必有應之者,於是典衣缽變袈裟,傾筐倒篋不遺餘力,附近信善亦各量力協助,乃糾集工材,減除蓬蒿,除去瓦礫。緣舊址砌底石,先營廚舍以造工食,次豎東廂以便住宿,再建覺皇寶殿裝嚴釋迦如來觀音金容,其西廊山門亦將次第修舉。雖不能如從前之宏壯巨麗而規模氣象亦已可觀矣。
夫靜邊一寺路當沖衢,歷代以來役王事者行李往來信宿於此,文人學士歷有標題,古篆豐碑森然林立,今遽毀於祖龍之焰教匪之孽大矣哉,然亦氣數之適然也,行怛以避亂餘生毅然修復亦可謂有志竟成者矣。序而記之嘉其志,亦以見人事可回氣數雲!
憩靜邊寺詩一首----明順慶太守昝雲鶴
五馬逍遙過虎溪,桑麻問罷憩招提;
野花不語棋誰對,荒院無人鳥飛啼;
鶴老松關延客入,林深石室引雲迷;
高僧榻上臥明月,一卷黃庭伴杖藜!
宿靜邊寺贈僧----清四川學政吳樹萱
地接龍湫近,名傳像教尊;清風藏寺古,白鴿破雲飛,
旅夢波千里,禪心月一痕,茶甌足清味,好與俗塵熏。
靜邊寺詩一首----明蘇葵
遠山四面列蒼屏,近放溪流一帶明;
僧入定時龍不起,客尋詩處鶴初鳴。
經多貝葉西天邇,榻上蒲團上界清;
地遠幾何車馬到,靜邊原是不虛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