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翅鸚鵡(學名:Hapalopsittaca fuertesi)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雛。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鸚鵡,生活於里薩拉爾達和托利馬省邊境附近,哥倫比亞的卡爾達斯,中部安第斯山脈西坡。這個物種從類型系列收集於1911年,被認為已經滅絕。它被重新發現,在2002年7月,首次證實在安第斯山脈中部,接近洛杉磯的Nevados國家公園,坐落在一個小的森林面積內,僅有14隻鳥。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
基本介紹
物種概述,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物種概述
靛翅鸚鵡體長23厘米,成鳥羽毛主要是黃綠色。有一個暗紅色的條紋橫跨前面。在前臉頰和下頦部分是綠色的,冠藍色,上腹部有各種暗紅色的羽毛,翅膀的彎角處、小翼上覆羽、腕關節邊緣和小覆羽暗紅色。尾巴是棕紅色帶有紫色藍色。該鳥喙藍灰色,眼睛黃綠色。
生活習性
靛翅鸚鵡的繁殖和覓食生態幾乎是未知的,但經觀察到該鳥類取食漿果,偏好槲寄生漿果。營巢於高大成熟的樹幹上,以天然樹洞為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哥倫比亞。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小,數量也極少,並且一直在下降。這些因素導致其分類為極度瀕危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