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縣第一中學(靖遠一中)

靖遠縣第一中學

靖遠一中一般指本詞條

靖遠縣第一中學簡稱靖遠一中,創建於1942年,初名為靖遠縣立初級中學,1945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更名為靖遠中學,1958年定名為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為省級重點中學,“文革”中失去重點中學稱號。1997年成為獨立高中。2000年建成“白銀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2002年率先跨入省示範高中行列。

學校現有75個教學班,260名教職工,3767多名學生。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人,一級教師100人。學校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400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靖遠縣第一中學
  • 簡稱靖遠一中
  • 創辦時間:1942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屬性:省示範高中
  • 現任領導:校長:薛國治
  • 校訓:靖志如山  篤行致遠
  • 地址: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西路1號
  • 主要獎項: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中國少年軍校示範校、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學校
  • 知名校友:常生榮
辦學規模,辦學理念,發展前景,辦學特色,知名校友,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75個教學班,260名教職工,3767多名學生。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人,一級教師100人。學校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教學樓3幢,科學樓1幢,綜合樓4幢,教師住宅樓4幢,單身教工公寓樓1幢。教學設備有裝備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建成校園網、網際網路、閉路電視系統、閉路聽力廣播系統,覆蓋大型多媒體報告廳2座,微機教室5座,電子備課室1座;品牌筆記本電腦教職工人手一台;有體操館、階梯教室;圖書館藏書豐富。

辦學理念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 “以人為本,凸顯人文管理,教師發展學校,走教科研一體化辦學之路”;辦學宗旨是“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辦學目標是“一流的辦學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手段,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學質量”。
靖遠縣第一中學

發展前景

靖遠一中歷史悠久,辦學實力雄厚。“三風”正,質量高。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明顯的辦學特色:德育為首,質量為本,綜合治理,環境育人。60多年來,憑著嚴明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嚴肅的學風和四大特色,聞名遐邇,享譽隴上。贏得了組織信任,家長信賴,學生嚮往,社會稱讚。恢復高考後,為高等學校輸送學生16000多人。其中2003年和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分別為627人和786人。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復旦等名牌大學。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少年軍校示範校.
學校創建於1942年,“文革”前為省重點中學,現為白銀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先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甘肅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飛中心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甘肅省少年軍校。學校設有旅美華人吳世華教授教育獎金。

辦學特色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靖遠一中明顯地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德育為首,質量為本,綜合治理,環境育人。
一、全面實施“13458”工程,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1”是一為首,即德育教育為首;“3”是三寓,即寓德育教育於各科教學之中,寓德育教育於常規管理之中,寓德育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4”是四育人,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5”是五性,即方向性、真實性、生動性、可行性、現代性;“8”是八重視,即重視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視課堂滲透教育,重視師德教育、養成教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重視開展各項生動的教育活動,重視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重視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教育,重視德育研討。
為了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學校制訂了《師德師風考核制度》,用量化積分的辦法對每個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考核,並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大檢查活動,對師德師風考核不合格者,年終考核、教學評優、職稱晉升等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引進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是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的普通中學,能否抓好教學這箇中心,提高學生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這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根本標準。我們視質量為生命,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學校明確提出:“質量興校,質量興教,質量興學,質量強校”,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正確處理德育與智商,教書與育人,教與學,教改與教研,會考與高考的關係。
1、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學主導力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是教師,為造就高素質的教學人才,學校對教師管理制訂了“一抓二考三定四評五公開”制度,即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出台教學質量工作考核辦法;制訂教材過關考試規定;定崗位職責,定教學目標,定教研課題;科代表評教,全體學生評
教,教研組評教,專家、領導和家長評教;教案檢查情況公開,作業批改情況公開,聽課、評課公開,考試成績公開,考核結果公開。“12345”制度的實行,全方位地引進了競爭機制,大大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
2、體現學生主體,落實素質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全面實現提高。
學校致力於“向45分鐘要質量”的同時,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發揮特長,因材施教,以文學團體、興趣小組、各類活動隊為載體,營造朝氣蓬勃的校園氣象。
一是以《烏蘭草》文學社為龍頭,以校園之音廣播為輔助,突出校園文化氛圍。印發《烏蘭草》文學期刊,由有專長的教師、學生共同負責,設欄目、定藍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溶百科知識於烏蘭草文學社的活動之中,拓寬了文學社的活動範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學社還組織各班的手抄報評比,緊密配合學校活動;校園之聲廣播成了青年人生論壇陣地;所有這些,都對教學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發現學生特長,培養學生特長。各學科都有興趣小組,培養學科尖子,學校統一組織了三個奧賽班,針對學習突出的學生增加教學難度,提高學習效率;體育組隊較
多,球類、田徑、體操等等;藝術類有美術小組、音樂小組、校樂隊,這些都成了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三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接收遠程教育信息,彌補本校教學之不足。教育寬頻網、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閉路聽力廣播成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理化生的一些實驗輔導課實現一次性完成,同一時間,全年級學生在教室里接收信息教育,節約了人力物力,也節約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三、加強依法治校,綜合治理,以此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一)領導認識到位,健全組織機構
綜合治理,領導是關鍵,機構是保證。學校領導十分重視綜合治理工作,學校成立了綜治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書記和副校長任副組長,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為組員,明確了第一領導者就是第一責任人的工作原則,全面負責學校的綜治工作,下設各種具體工作小組,實現了網路化管理。
(二)完善制度,強化管理,依法治校,依法保全
綜合治理,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制度是前提。學校根據實用、實效的原則,按照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方向,結合上級要求和本校實際,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綜治和安全文明方面的規章制度20多項,其核心是“12347”措施,“1”是“一抓”,即抓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預防、減少在校學生違法違紀現象;“2”是“二反”,即反盜竊,反破壞;“3”是“三查”,即查禁賭行為,查禁傳看黃色書刊,查禁宣傳封建迷信活動;“4”是“四整頓”,即整頓校園秩序,整頓教學秩序,整頓生活秩序,整頓班級秩序;“7”是“七防”,即防盜,防火,防破壞,防中毒,防電擊,防重大疾病,防意外傷害事故。
四、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美化校園環境,營造環境育人的氛圍。
為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做到環境育人,學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為給師生營造優美、潔靜、舒適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學校全面規劃整修校園。拓寬了馬路,開闢了花園,種植了草坪,擴大綠化面積,使其達到4600㎡。
為了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在學生公寓前建起了一條文化長廊,鑲嵌名言警句,對美化校園環境,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校園文化建設平添了神來之筆。同時,在教學樓、科學樓上以醒目的大字樹起了“三風牌”,為校園文化起了點睛作用。
為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鑄造純潔高尚的靈魂,學校倡導有關單位和有識之士捐資,在校園中修建了莊嚴的升國旗台,台前樹起了一尊騰空欲飛的漢白玉雕像——希望之星,作為激勵青年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校標誌性建築。
學校重視傳統教育,除定期帶領師生到革命烈士紀念亭、紅軍強渡黃河紀念碑、紀念地——虎豹口等處,緬懷先烈,進行教育外,在校園內恢復了學校開創時建立的毀於“文革”的學校象徵性建築——烏蘭堂,把它作為繼承一中優良傳統,緬懷先賢、學習前輩創業精神的標誌。恢復後的烏蘭堂,紅瓦白磚,古雅莊重,凝聚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和兩側的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優美和諧。
如今,邁進學校的大門,馬路寬敞,報欄整齊,高樓矗立,雕塑醒目,長廊雄奇幽深,花園錯落有致;綠樹碧草,紅花紫藤,鳥語花香,書聲琅琅,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令
人賞心悅目。幽雅、美麗的環境,對師生的文明養成潛移默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依靠四大辦學特色,學校取得了遠近矚目的成績。現任校長趙得璧同志,在率領全校師生繼承、發揚、光大四大特色的優良傳統的同時,又明確提出了學校的辦學宗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確立了辦學目標:“一流的辦學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手段,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學質量,”4000多名一中人正以取得的成績為鞭策,以優良傳統為動力,向著新的宗旨、新的目標齊心協力,開拓奮進。
躬耕校園苦作樂許身孺子竭赤誠
素有“文化縣”之美稱的靖遠縣山環水繞,地域遼闊,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人傑地靈。就在這片生機蓬勃的土地上,坐落著一所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的文明學府,省級示範中學——靖遠一中。
翻開靖遠一中的校史,其久遠的辦學歷史可上溯至1942年。該校前身為靖遠縣立中學,由隴上著名教育家蘇振甲先生倡導創辦,1958年定名為靖遠縣第一中學,為省屬重點中學。2002年12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回首該校幾十年風雨里程,這裡放飛了多少家鄉父老的希望,多少恢宏的理想從這裡升騰。這是怎樣的一段輝煌之旅,怎不讓人為之心動!
探索:隴原名校圖自強
近幾年來,靖遠一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教育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強校之路;重視教師教育,狠抓強校之本;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強校之策;改善辦學條件,夯實強校之基;加強校際交流,汲取強校之水;突出辦學特色,鑄造強校之舟。多年來,該校努力奮進,以提升省級示範中學的綜合實力為根本,在充實完善軟硬體建設的同時,探索出了一條教育教學的和諧發展之路。
繼2000年該校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白銀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之後,2003年又被確定為省招生先進單位,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學校,全國少年軍校示範校,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獲甘肅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優勝獎;2004年被評為白銀市素質教育先進集體、靖遠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5年榮獲白銀市園林化學校、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再獲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理念:創新教育謀發展
沿著靖遠一中的發展足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樣的治學理念:在繼承傳統和面向未來的交匯過程中,校長、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思想、品格、追求能否達到最佳的融合,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辦好學校,辦成名校,在於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校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他的教學管理理念直接關係到學校的發展。所以談起靖遠一中,就不得不提到該校的當家人趙得璧校長。作為中學高級教師、甘肅省特級教師,趙校長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從教師講台走上管理崗位以來,他一直在積極摸索靖遠一中發展的路子。趙校長首先從改變辦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入手,根據靖遠一中的實際,主持制定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宗旨,確立了“一流的辦學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手段,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學質量”的辦學目標。在他的要求和帶領下,校領導班子和全校師生同心協力,逐漸形成了“德育為首,質量為本,綜合治理,環境育人”的辦學特色。
一支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得以發展的基礎所在,一支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是學校不斷攀上新台階的支撐力量,高素質隊伍的培養依託的是好的領導班子、好的校長。因此,該校在班子建設中,緊緊圍繞“樹立四個觀點,體現八種意識”。即樹立“一碗水端平的領導觀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工作觀點,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苦樂精神,關心師生生活的民眾觀點”;體現“服務意識,公僕意識,公平意識,責任意識,民主意識,改革意識,大局意識,團結協作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無法保障。學校為了進一步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先後制定了“一抓二考三查四評五公開”制度、青年教師校本培訓制度、“1358”名師工程;對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有“一抓二嚴三勤四嚴五心六性”制度。面對各學校爭奪優秀教師資源的實際,學校進行了突破性改革,出台了《靖遠一中校內結構津貼實施辦法》,徹底打破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分配方法,執行校內結構工資。從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優秀成果獎勵等方面,體現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同時制定了《靖遠一中科任教師崗位目標責任》30條和《靖遠一中高考評估和獎勵辦法》,以確保校內結構津貼公正公平的發放。這一政策的實施,迅速穩定了教師隊伍,極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風格:特色辦學爭一流
半個世紀,一座豐碑,長達64年的辦學經歷,賦予靖遠一中顯明的辦學特色。面對時代的變遷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靖遠一中人秉承學校幾代建設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確立了以德育為首的育人主線、綜合治理的養成教育,環境薰陶的育人氛圍。
關於德育教育,趙得璧校長常說的一句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必須把德育工作堅定不移地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為此,學校成立了健全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了以“三熱愛教育為前提,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守則》、《規範》教育為基本內容”的德育工作總體方案,確立了黨群、行政、教學三個德育工作系統,構建了主渠道、輔助渠道相結合的育人立交橋,以“13458”工程的建設為具體措施,形成了“學校無閒人,人人育人;學校無閒事,事事育人;學校無閒地,處處育人”的良好氛圍。對教師重點進行師德、師風教育,對學生重點進行安全教育和養成教育。
關於綜合治理的養成教育,學校教育師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群防群治,預防為主”的安全防範意識。班級管理措施有“班機量化積分管理辦法”、《學生常規管理細則》,做到管理的細、實、嚴。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確定了養成教育“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方法。要求學生做一個遵規守紀、有禮貌、文明創新、勤奮學習、講究公德的新時代的中學生,建設一個無紙片校園、無污染牆壁、無浪費大灶、無垃圾宿舍、無菸頭廁所的五無校園。同時,學生會工作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8人的學生會組織,分工明確,任務到人,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今,學校管理為教育保駕護航,走上了民主化、規範化、法制化、科學化、經常化的軌道。
改革:狠抓質量育英才
很多中學都有這樣的認識,高考升學率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靖遠一中為做好高考這篇文章,專門成立了高三領導組,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採取多種方法加強對高三畢業生的學習管理,既抓點,又抓面,堅持不放棄一個學生。2000年高考本科上線468人;2001年600分以上的學生9人,本科上線506人;2002年600分以上6人,本科上線586人;2003年本科上線627人,重點上線180人;2004年786人;2005年本科上線766人,600分以上45人;2006年本科上線706人。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復旦等名牌大學,自恢復高考以來,為高等學校輸送學生2萬多人。在這一組數據背後,我們不難尋覓出靖遠一中人,為了學校,為了學生,他們上下一心所付出的努力、汗水與心血。
近3年,學生參加種類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85人次。這一系列優異的教學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教導處和教研組的職能作用,嚴格規範教學工作的管理常規;找準重點,狠抓質量;抓骨幹教師的培養,用名師支撐名校,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堅實之力。
教師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編輯出版靖遠一中教育教學論文集,選編了校本教材6本,編寫了研究性學習指南、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優秀作文集共4本。該校教師張長榮2005年在全省英語優質課競賽中獲二等獎,有兩名教師獲白銀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識淵博、德才兼備的靖遠一中老師成為學生們做人和成才的表率,以師德師風建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思想境界。正如一位老師所言:“傳授知識要隨風潛入夜,做思想工作要潤物細無聲。”
然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也是社會和家庭的責任。該校非常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定期召開家長會,積極聽取家長意見;同時學校還定期開展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屆人士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這些工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學校與社會的聯繫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輻射:示範帶動樹新風
與此同時,靖遠一中充分發揮示範性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與兄弟學校的共同發展。針對幫扶學校,制定幫扶計畫、措施,每年派4至5名教師到對口幫扶學校東灣中學支教;接受東灣中學4至5名教師來該校培訓;校領導每學期至少有1次與東灣中學領導一起探討學校發展思路,探討如何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對東灣中學進行物質支援,圖書、課桌、實驗儀器、教育器材、床架、微機等,三年累計資金超過10萬元。在靖遠一中的幫助下,東灣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績喜人,特別是高中會考數學成績名列市縣前茅。
崛起:隴原教育新華章
現代化的高中教育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優美的環境、激勵的制度、良好的氛圍,更需要在硬體建設上達到一定的水平。靖遠一中在創建了省級示範學校之後,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投資達1400萬元,擴建了教室和宿舍,補充了設備和圖書,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培養學生的能力得到加強。
經過幾年的努力,校園內已形成綠樹成陰、花開四季的美麗景象,成為烏蘭山下小有名氣的花園式學校。整潔素雅的廣場,磚鋪的馬路寬闊平坦,與大理石花園牆、彩色噴泉、各種彩燈交相輝映,同雕塑、長廊、綠樹、草坪遠近呼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和諧共處,營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同心同德為地方建一座文明學府,群策群力替國家造無量英俊人才。”這是一位老教師留下的訓言;“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這也是學校向學生提出的理念。崇高的理想,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教風,刻苦的學風,形成了靖遠一中“致遠求實,團結奮進”的優良傳統和“奮發向上、文明整潔、尊師愛生、全面發展”的校風。今天,已過花甲之年靖遠一中正在與時俱進,搶抓發展機遇,走在全新發展的大道上。
綠樹紅花,書聲琅琅。走進靖遠一中如同走進了一幅自然清新的的水墨畫卷。群樓沐霞聳起一眼挺拔,綠樹浴露長出一片俊秀,花含清香引蝶舞,風送書聲伴鳥鳴,一座現代化特色鮮明,園林化風格突出,知識化氛圍濃厚的隴上名校已經形成,並且以一種令人振奮的新姿在隴原大地鏗鏘有力地奏響了一曲現代教育的時代強音。

知名校友

常生榮,1952年11月出生於靖遠王家山井兒川(今白銀市平川區)的一個農民家裡。少年時代的他,與別的孩子也沒有兩樣,除了玩耍,讀書,也幫大人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在本地上完國小,他考入了靖遠一中。新的環境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他如饑似渴地在書本中汲取營養。
1969年,常生榮光榮地參軍了。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他吃苦耐勞,鑽研業務,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政治、軍事各門科目考核優秀,很快被破格提拔為幹部。
1971年以後,常生榮由於工作盡職盡責,表現突出,先後擔任團政治處組織幹事、團黨委秘書、連政治指導員、基建工程兵兵種機關黨委秘書等職。他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無論是寫材料、做政治思想工作,他都注重調查研究,把各項事務做得井井有條,深得上級領導和同事們讚許。
1982年,常生榮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部,先後擔任副團職、團職、副師職幹事。在任職期間,關心部隊文化建設,經常為退職的老將軍辦實事,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
1995年,他掛職下連隊鍛鍊,擔任南京軍區某師代理副政治委員、師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他經常下連隊,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嚴肅部隊紀律、提倡廉政建設、改變幹部工作作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部隊官兵的推崇。他先後在部隊8次受嘉獎,3次立功。
常生榮通過刻苦自學,完成了中文、經濟管理、法律三個專業的本科學業,多年從事《資本論》研究,成果卓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聘請為特邀研究員。
常生榮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求是》等報刊上發表論文120餘篇。有的論文在全軍、全國產生一定影響,《論軍隊非政治化》一文曾被《求是》雜誌評為優秀論文。
2005年,常生榮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台辦公室主任,致力于海峽兩岸對話和談,反對台灣獨立、維護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同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近年來,常生榮先後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局局長,全國雙擁辦副主任,解放軍總政治部雙擁局局長、國家國防工作辦公室主任、總政治部民眾工作辦公室主任。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政委。
常生榮熱愛家鄉,熱愛母校,尊敬師長,曾為靖遠一中徵集到了夏湘平、李鐸、李力生、費新我等名家的書法墨寶。他還積極參加白銀市在京召開的同鄉聯誼會,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