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古城牆

靖海古城牆

靖海古城牆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靖海古城牆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奉旨建城,歷13年始成。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重修,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又修。靖海古城近600米的古城牆及東、西、北門歷經460多年歷史的滄桑之後,至今仍保留原來的風貌,是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標誌性建築物。是粵東地區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古城牆遺址,於2010年入選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靖海古城牆
  • 地理位置: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
  • 建成世界:1549
  • 保護現狀:入選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建築,

歷史

靖海是一個有近千年歷史的濱海古鎮,入選揭陽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它地處粵東沿海突出部,東北、東、南三面瀕臨南海,形似半島,據航海要衝,地理位置獨特,向為海防前哨,屯兵要塞,歷來有“東土屏藩”、“惠來鎖鑰”的美稱。自元朝開始,歷代王朝就在這裡設立衛所,駐軍防守。明初設千戶守御所,後在靖海古城區依象形山崮圍牆築城,史稱“象城”,在靖海灣兩側建有南北炮台拱衛城區,至清代,在古城東北面約五華里處建造古煙墩烽火台,形成較完整的古代沿海軍事設施體系。古代靖海海運較為發達,康熙二十六年就開始設立海關掛號處,光緒年間建造起國際船海燈標。

建築

靖海古城牆屬於罕見的石頭城牆,兩邊系條石壘築,中夯灰土。牆上布滿垛口,垛上有望孔,城牆頂為跑馬道,寬約4米。古城設東、西、南、北4個城門,城門上均勒石刻牌匾:東曰“表海勝概”,西曰“靖海安瀾”,南曰“化捷趨虞”,北曰“萊鑰永固”。4個城門樓均配套建設瓮城及城樓。城牆四角有突出城外並高於城牆的方形轉角台,現存東南、東北角。城內貫通四門的長十字形架幹道骨及卵形圍牆形成古城獨特的象形格局,稱為“象城”。
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的體現。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現存的古城牆本體完整、牢固,2006年作加固維護,並立石刻碑記“重修城牆記”。東門“表海勝概”、西門“靖海安瀾”及北門“萊鑰永固”石刻橫匾仍嵌於城門上。靖海古城牆是一處對古城牆建築風格研究及歷史沿革的見證,對研究明代古建築藝術、結構有一定研究價值,以及對研究古代海疆防衛建制格局和沿海抗倭歷史等,均具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