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太乙十三式

青龍太乙十三式全稱為金蟾行功青龍太乙十三式,是吳寶昌所傳的獨特太極拳法。在天津一帶傳人較多,風格較為獨特、鍛鍊效果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龍太乙十三式
  • 主要傳承人:吳寶昌
  • 主要傳承地:天津
基本傳承譜系,技術體系,基本理論,

基本傳承譜系

吳寶昌(1907-1990),字子云,自幼喜愛武術,曾跟隨李瑞東的弟子劉劍青學習過金剛八式、跟隨靳文斌學習過108式楊式太極拳、跟隨遊方道士王真一學習過坐功心法。
吳寶昌在遼寧瀋陽開設有飯館,與在瀋陽鐵路局工作、狄龍派太極宗師司星三的弟子張振芝較為熟悉,並拜其為師。後來吳寶昌到天津河東開設火柴廠,便邀請張振芝來天津授藝。可惜的是,儘管兩人朝夕相處兩年多,吳寶昌並沒有學得張振芝的“武當龍形太極拳”,吳寶昌對此後悔不已。
靳文斌是靳筱軒的弟子,靳筱軒的技藝得自小架通背拳創始人、祁信兒子祁太昌的弟子張玉春(有說張有春,人稱張燕子、張老信)。這樣看來,青龍太乙十三式與李式太極拳、龍形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通背拳等應有親緣關係。
吳寶昌曾留日求學,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功底。“文革”後期,在王子青等弟子的建議下,吳寶昌對太乙十三式進行了系統整理,寫有《金蟾行功青龍太乙十三式初稿》一書。其在天津的主要弟子有侯保鈺、王子青、朱景田、陳繼舜、趙金山、龐耀華等。其中王子青傳人較多,其主要弟子有王永剛、謝宗福、劉玉、常永革、隨欽起、紀壽健、陳東本等人。

技術體系

(1)功法:八卦九宮樁。
八卦九宮樁共包括坤卦樁、離卦樁、乾卦樁、坎卦樁、震卦樁、巽卦樁、兌卦樁、艮卦樁、九宮樁九種樁法。習練時要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2)徒手套路:青龍太乙十三式(108式)。
青龍太乙十三勢講究帶功行拳,非常注意神意的運用。
金蟾行功講究一字法、二字訣、三字功、四字諦、五字歌、六字要、七字忌、八字變、九字意、十字氣,即所謂的“金蟾行功十要”。行拳時身動猶龍、步移似熊、臍如球轉、手必彎弓、氣貼於背、自然含胸、曲中求直,一派神行。
(3)器械套路:十三槍、八仙行劍。
(4)推手法:與楊式太極拳基本相同。

基本理論

青龍太乙十三勢與其他太極拳主要有如下三點區別:
①還胎息:“金蟾真諦在呼吸”,青龍太乙十三式的還胎息與其他太極拳的自然呼吸法不同。它講究呼吸與肚臍、口的配合,最後達到似有似無、深沉均勻的境界。
②手中有物:青龍太乙十三式行功時不但要形似,還要神似。練習時要手中有物,和大氣有摩擦。
③一條龍:“太極開始到至終,首尾相顧一條龍”。青龍太乙十三式是首尾相連的一條龍,演練時要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斷續。
其具體修習的指導思想,吳寶昌用《太極拳歌》給予了深入淺出的說明:
太極拳歌
都到太極必須松,卻把緊字沒說明。
不知松從何處緊,焉能緊中得到松。
外松內緊方為緊,內緊外松是真松。
柔中有剛為內勁,剛里無柔是外功。
孤陰不生君知否,孤陽不長人皆明。
不生不長終何用,竹籃打水落場空。
太極原是無生有,有又歸無妙無窮。
世人能知松和緊,足踏五步運七星。
沾粘連隨互為根,采挒肘靠不落空。
掤捋擠按捻擰定,纏繞裹法主青龍。
勁由內換隨臍轉,意在動先重二爭。
動似拉車千斤重,慢如裁紙透萬層。
摺疊轉換纏綿意,大氣摩擦朕守中。
我說金蟾只到九,留得十字待君明[1]。
吳寶昌及其傳人對青龍太乙十三式的理論體系進行了建構,除上述的《太極拳歌》外,尚有“總歌訣”、“金蟾行功心解秘訣”、“金蟾行功十要”、“金蟾行功辯”、“推手功夫四項基本原則及其運用”、“青龍太乙十三式練法淺析”等用來指導太乙十三式的習練。
[1]吳寶昌:《金蟾行功青龍太乙十三勢初稿(內部手寫資料)》31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