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峽

《青陽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全詩三段,第一段從峽行敘起。第二段記青陽峽景。第三段自隴坂說到青陽,乃借眾山以形其突兀。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點評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陽峽
塞外苦厭山,南行道彌惡。
岡巒相經亘,雲水氣參錯。
林迥硤角來,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奮怒向我落。
仰看日車側,俯恐坤軸弱。
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
昨憶逾隴坂,高秋視吳岳。
東笑蓮華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壯觀,已謂殷寥廓。
突兀猶趁人,及茲嘆冥莫。

點評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分三段,首段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第一段從峽行敘起。經亘,山疊難行。參錯,水迷難度。所謂道彌惡也。
第二段記青陽峽景。硤角,從旁橫射者。壁面,當前劈峙者。奮怒,崩石危險也。礙日車,石勢聳欹。陷地軸,石形重大。魑魅嘯,石傍陰慘。霜霰多,石上凝寒也。
第三段自隴坂說到青陽,乃借眾山以形其突兀。隴坂之上,西見吳岳,東壓蓮峰,北掩崆峒,已極宇宙大觀。若欲侔此壯觀,意謂寥廓之地隱伏難見矣。今到青陽,其突兀之狀猶若逐人而來,始嘆冥漠之境不可窮盡也。舊注以壯觀指青峽,突兀指巨石,未合詩意。

名家點評

唐詩品匯》:
謂前險已盡,至此,依然相隨來也(“突兀”句下)。
《唐詩歸》:
鐘云:“來”字是峽中真景(“林迥”句下)。鐘云:“弱”字形容危險,妙絕(“俯恐”句下)!鐘云:“趁人”二字形其急也,身曆始知(“突兀”句下)。
杜臆》:
“林迥峽角來”、石“怒向我落”,一經公筆,頑石俱活。“魑魅嘯有風”,險語怕人,
唐宋詩醇》:
力鑿隘艱。彼地山川,非此不稱。後人刻意摹之,過於險怪,非杜之過也。
唐詩別裁》:
借他山以形其突兀(“昨憶”二句下)。
杜詩鏡銓》:
寫景奇壯。

作者簡介

杜甫像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