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亦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
- 作者:宋亦簫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49598
《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亦簫。
《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亦簫。內容簡《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以新疆東部為中心的考察》探討了新疆東部青銅時代的文化譜系、新疆東部及相關地區的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現象。 新...
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和歷史記述與傳說均表明上古存在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和文化交流,要否認青銅之路的存在已十分困難。第一,沒有證據表明東亞的青銅器早於西亞。儘管有人將中國的青銅時代推到了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亦有人將...
這些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間的交流關係,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究。青銅采冶業是從石器加工和燒制陶器的生產實踐中漸漸被認識而產生的。最早的採礦業是從地表挖掘開始找礦的。當他們發現礦脈或礦帶向深部延伸的規律時,人們創造了從地面向地下...
先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一般項目《新疆東部青銅文化及其所反映的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研究》和2019年度冷門“絕學”重大研究專項《早期外來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出版專著《楚文化中的域外文化因素研究》《青銅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2部,...
《青銅器與中國青銅時代》是李伯謙主編的書籍,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青銅器是重要的文化概念,青銅時代則是重要的歷史概念。本書圍繞這兩個概念,概述了中國古代自史前時期以來生產和使用青銅器的歷史,解釋了古代中國人...
認為距今5000多年開始的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可以分為三大階段,正好對應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提出“彩陶之路”的概念,認為以彩陶為代表的早期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還從亞歐世界體系和比較文明的...
夏家店文化是內蒙古早期青銅文化的代表。 夏家店遺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夏家店鄉夏家店村境內)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其文化內涵包括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內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
《殷墟青銅器:青銅時代的中國文明》是2008年8月1日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志斌、洪梅。內容簡介 《殷墟青銅器:青銅時代的中國文明》是一本圖文並茂系統介紹中國殷商晚期青銅文明成就的通俗考古讀物。作者來自國內權威的考古...
本書收錄了與新疆地區考古學研究相關的論文13篇,旨在展現新疆作為東西方交流、溝通的橋樑地位,加深世人對古代新疆多元文化的認識。目錄 新疆考古概述 李肖(1)漢唐時期邊疆地區民族考古遺存 郭物(13)吐魯番盆地青銅時代至初鐵器時代與周邊...
考古學文化的概念,對推動考古學研究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沒有或較少可靠文獻記載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們認識成組物質文化遺存與特定人群及社會之間關係的橋樑。定義 考古學文化,是...
《滇西青銅時代出土金屬器的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科技大學,由李曉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雲南滇西青銅文化是公元前第1千紀前半期出現於中國雲南省西部洱海區域的地方性青銅文化。滇西青銅文化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滇池...
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西周時代,青銅器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減退。龍和鳳,仍然是許多青銅器花紋的母題。可以說許多圖案化的花紋,實際是從龍蛇、鳳鳥兩大類紋飾衍變而來的。蟬紋,是商代、...
《青銅時代:青銅文化與藝術特色》主要包括古蘊深厚的千秋建築、巧奪天工的古建傑作、承載歷史的文化遺蹟、匠心獨運的奇珍古寶、千年奇觀的名勝古蹟、天地精華的自然美景、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淳樸濃郁的民風習俗、別具...
認為新疆地區從公元前第24 紀初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第24紀末期進入早期鐵器時代偏早階段,公元前第14紀中期進入早期鐵器時代偏晚階段。新疆雖然可分為東西兩個文化系統和若干個文化,但內部聯繫日益增強,總體自成體系。同時,新疆與周鄰...
主要探討絲綢之路開闢之前的新疆早期文化的類型、分布、淵源和總體發展格局,特別是對於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索。目錄 第一部分 新疆地區 新疆地區青銅文化研究現狀述評 3 新疆青銅時代諸文化的比較研究——附論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編 商周時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 1.吐火羅神考 2.青銅時代的造車工具與中國戰車的起源 3.崑山之王 4.誰是阿爾泰深山金字塔式陵墓的主人 第二編 秦漢大型石雕藝術源流考 1.秦帝國大型石雕藝術的興起 2.西漢帝國大型石雕藝術的...
早在絲綢之路開通前,這一區域的人群交流及貿易往來就已經十分頻繁。新疆東部緊鄰著河西走廊與歐亞草原地帶,進入青銅時代後,這一區域開始發生大規模的人群遷徙活動,因此,人群的遺傳歷史非常複雜。為了追溯這一地區人群遷徙的歷史過程,探討...
大中華文明有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演變的複雜歷程,其兼容並蓄的文化個性鑄就了東方文明的堅韌和延綿不斷的頑強生命。夏、商、周三代屬於中國考古學上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後的“青銅時代”,歷史學家把周代又分為西周和東周...
繼二里頭文化之後,是二里岡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遺存。這時的石器生產仍占重要地位,當時盛行各種陶塑製品,卻罕見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直到殷墟文化時期,進入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階段,石雕藝術又重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晚商著名的人物雕像,...
又稱魚形青銅劍文化。公元前1000—前500年分布於法國布列塔尼至吉倫特的西部沿海地帶,並及於英格蘭南部和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地區。主要以大量窖藏著稱。典型器物有鯉魚形帶肩青銅劍(由此得名魚形青銅劍文化)、翼形斧、彎背刀及某種喇叭形...
討論,並引發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象。主要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黑鐵時代》、《地久天長》。紀念、評論集有《浪漫騎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畫傳》。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梅村。本書分階段系統描述了從青銅時代至鄭和下西洋時代絲綢之路上以絲綢貿易為主體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編輯推薦 本書以中外史料和考古發現為依據,分階段講授自青銅...
夷夏結合與轉換才開創了中國的歷史,形成獨特東亞文化傳統。夷夏不僅有東西之分,而且有先後之別。夷為東亞土著,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人西來,傳播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漢族的歷史是夷夏結合的歷史,漢人、漢語、漢文化均...
“絲綢之路”作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整箇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早在石器時代、青銅時代,中華民族就以堅忍的意志和開闊的胸懷不斷探索未知領域,開拓了“石器之路”“青銅之路”。秦漢以來,草原、海上絲綢...
鼎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 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 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