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帶蓋豆

青銅帶蓋豆

青銅豆盛行於兩周,它既可以用來盛放乾食如煮好的肉類,也可盛放調好的湯汁如羹類。在祭祀場合,豆是禮器之一,並是向神靈供獻犧牲食品的最後一道器具,即將肉從鼎中撈出在俎案上切好再置於豆中才可敬奉。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作下有喇叭形足,上有圜底淺盤的形象,與實物非常接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帶蓋豆
  • 外文名: Covered bronze dou
  • 作用:專盛肉食的禮器
  • 規格:高21厘米 盤徑16厘米
特徵,作用,

特徵

最早的青銅豆見於西周時期,早期的銅豆多是無耳的。春秋時始見豆盤兩側加耳的銅豆,而在豆盤上加蓋的組合則是戰國時流行起來的。這件北大考古系舊藏的銅豆是典型的戰國作風,它的深腹盤上有帶圓形把手的蓋扣合著,器蓋覆置,就是一件矮圈足淺盤。蓋與盤扣合後呈扁球形,顯得比較渾圓。盤口兩側各有一個環狀耳,盤底是喇叭形豆柄。

作用

從食器到量器
在祭祀儀式中,盛食的豆往往以偶數組合出現,其容量是四升。由於造型及容量穩定,製作規整,豆因此也衍化成一種量器,"豆"字也成為容量單位(四升)。後來,進而又以豆為重量單位。秦代有半兩錢,半兩重十二銖,漢代盛行五銖錢,均以銖為計量單位,而一銖的重量則以豆計,即是六豆為一銖。
圖片
Image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戰國
類型
質地類型: 銅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吃出來的等級—夏商周時期 盛食具 飲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主題詞或關鍵字: 豆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