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地塊晚古生代構造古地磁研究

青藏高原羌塘地塊晚古生代構造古地磁研究

《青藏高原羌塘地塊晚古生代構造古地磁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吳漢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羌塘地塊晚古生代構造古地磁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漢寧
  • 依託單位:西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是由泛華夏陸塊西南緣和南部岡瓦納大陸北緣多期次弧後擴張、裂離,弧-弧、弧-陸碰撞形成的複雜構造域。自北向南可劃分為泛華夏早古秦祁昆區、泛華夏晚古羌塘-三江-揚子區、岡瓦納北緣晚古-中生代岡底斯-喜山區。其間有四條板塊縫合帶曾被認為是岡瓦納大陸和歐亞大陸的界線:印度河-雅江帶、西金烏蘭-金沙江帶、班公湖-怒江帶和雙湖-龍木錯帶。大多認為班公湖-怒江帶在晚古為兩大陸界線,但新成果表明雙湖-龍木錯帶可能是兩大陸的界線。羌塘已成解決南北兩大陸界線的關鍵地區。利用古地磁研究特有優勢,重建青藏高原主要塊體晚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及其運動學過程,厘定岡瓦納和歐亞大陸的界線。北羌塘、南羌塘及分割它們的雙湖-龍木錯帶是本研究的目標。重點恢復C-P階段二者的古地理位置(至少是相對位置)及其變化(運動學過程),分階段恢復古洋盆規模,為研究青藏高原陸塊結構、恢復構造史提供古地磁約束。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古地磁學為主要研究手段,以恢復青藏高原羌塘塊體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古緯度變化,重建塊體北向運動的距離、速度及其旋轉角度等運動學問題為研究目標,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系統的古地磁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精確度及可靠性指數較高的古地磁新結果。(1)獲得了羌北地塊二疊紀可靠指數較高的古地磁極位置,可作為研究羌塘地塊構造演化的“錨點”;(2)初步獲得了青藏高原北部部分主要塊體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運動規律;(3)在雁石坪侏羅紀剖面中發現了砂岩剩磁傾角淺化現象;(4)從理論和技術上進一步完善了鑽井岩心原始方位恢復的古地磁學方法。這些結果將對我們進一步認識和限定特提斯洋演化階段青藏高原主要地塊的陸塊位置變化及其運動學特徵,厘定岡瓦納和歐亞大陸的界線等提供重要參考,也為進一步完善古地磁研究理論,拓展古地磁技術在國民生產中的實際套用提供了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