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的行為生態適應機制

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的行為生態適應機制

《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的行為生態適應機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徐愛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的行為生態適應機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徐愛春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具有海拔高、空氣稀薄缺氧、氣候嚴寒、無霜期短、植被類型簡單的極端環境,獨特的生態地理環境使得當地野生動物具有獨特的生態適應機制,具有極大的科學研究價值。藏棕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地理亞種,被認為是高原脆弱生態系統的旗艦種和生境健康的指示物種,近年來分布區不斷退縮和島嶼化,已成瀕危物種。本項目將以分布於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地區的藏棕熊為研究對象,在申請者自2004年以來開展的野外研究基礎上,通過對GPS項圈定位、行為學觀察、GIS等技術的整合,對其行為生態和部分生活史特點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建立藏棕熊不同活動時期的行為譜,闡明藏棕熊適應高原極端環境的採食策略,掌握藏棕熊不同活動時期的時空格局,揭示藏棕熊選擇性利用棲息地的適應意義,以探討藏棕熊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行為生態學適應機制,為青藏高原大型食肉類動物的就地保護、生態管理及大尺度的棲息地恢復與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分布於青藏高原的棕熊亞種藏棕熊為研究對象,通過直接觀察法、顯微結構比對法、樣線法、分層訪談法等對藏棕熊的行為、食性、採食策略、棲息地選擇及最適棲息地、活動範圍和規律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從上述各方面分析了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的生態行為適應問題。研究結果顯示,1、行為上,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藏棕熊將能量主要投入採食而不是搜尋食物,即藏棕熊用於挖掘鼠兔洞穴和腐食的時間要遠多於用於遊蕩和休息的時間,這是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一種行為學的適應;2、食性上,藏棕熊食性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這與北極熊的全動物食物組成是一致的。因此,分布於青藏高原的藏棕熊不同於其他雜食性的棕熊亞種,藏棕熊的食物以高脂肪的動物性食物為主,這是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適應;3、採食策略上,藏棕熊具有兩種捕食行為模式,即主動捕食行為模式和腐食行為模式。搜尋腐屍消耗一定的能量,但一旦找到即可獲得較高的能量回報,兩種採食模式的平衡對於藏棕熊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在藏棕熊採食行為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由此,藏棕熊的採食行模式是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生態適應;4、棲息地選擇上,研究結果顯示,藏棕熊主要活動在海拔4000m-4200m、位於陽坡及無坡向、0-20°坡度、穴居哺乳動物洞口數超過5個的高山草原及高山草甸上活動。在人類活動的脅迫壓力下,藏棕熊的活動區域通常遠離人類道路和居民點,但對於放牧點,藏棕熊白天通常會迴避但在夜間會進入;5、活動範圍和規律上,在可可西里地區藏棕熊及其它高原野生動物已經初步適應了青藏鐵路和公路,青藏鐵路及青藏公路對於沿線的獸類多樣性並無負面影響,藏棕熊及其它大型動物的活動範圍與道路的平均距離基本上隨動物體型增大而增大;6、人-藏棕熊衝突上,青海省人-熊衝突案件集中發生在玉樹州和海西州,其中玉樹州的治多縣和曲麻萊縣衝突最為嚴重;人-熊衝突現象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的6-9月為衝突高發期;藏棕熊與當地居民的衝突具有與大型食肉動物衝突的典型特點;7、構建了棕熊DNA條形碼。我們建立一種可用野外收集的毛髮和糞便為鑑定材料的棕熊識別技術,可為野外棕熊調查提供樣品的鑑定技術,也可為打擊棕熊的非法盜獵物品提供鑑定技術。本項目研究成果對於豐富高原生物適應理論具有重要意義,為青藏高原大型食肉動物的就地保護、生態管理及大尺度的棲息地恢復與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